-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炉施工工法
1000m3以下高炉基础施工工法
前言:
本工法是在总结了多年施工经验和参考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完善形成的,适用不同型号高炉基础施工,在质量、安全、进度、经济效益上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特点
1.1支设简单、施工速度快。
1.2即可保证外形尺寸又可以有效地控制温度裂缝的产生。
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1000m3以下高炉基础及各种大型圆状设备基础
3.工艺原理
通过基础中间的井字架控制高炉基础的圆心并以此控制竖向钢筋及模板的几何尺寸。同时模板的对拉杆连接在井字架上。此施工方法具有减少脚手架的搭设,保证砼的质量,加快施工速度的特点。
4、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4.1工艺流程:
地基验槽、垫层→测量放线→绑扎高炉基础的底板钢筋→焊接井字架→焊接钢筋支撑架→绑扎基础大脚钢筋→绑扎直壁钢筋→模板及对拉杆支设、预留测温孔或预埋感应线→顶板钢筋绑扎→砼浇筑→测温、覆盖
4.2操作要点:
4.2.1高炉基础要求地基承载力较高,—般采用桩基来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验槽合格后,浇筑垫层混凝土,浇筑时按照井字架的位置留置预埋件。待垫层能上人后进行放线施工。
4.2.2制作、安装井字架
为便于高炉基础中心线及截面尺寸控制,也为方便支模,在高炉中心点处置井字架,井字架采用角钢制作,详见图(一)。井字架固定在预埋件上。
4.2.3钢筋工程
测量放线完毕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钢筋绑扎工作,高炉基础上部为
环形,本工法中环形钢筋马凳及模板支撑架采用图(一)中做法。底部大脚钢
筋马凳采用Φ22钢筋制作成一个整体,如图(二)。
4.2.4模板工程
因为高炉基础上部为圆形,模板竖向放置.加固采用Φ22钢筋沿竖直方向间距900mm设置一道。钢筋搭接部位满焊。基础内部采用Φ12对拉片,一端固定在模板上,另—端固定在井字架上。
4.2.5留置测温孔
高炉基础为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必须进行测温,测温采用温度计或电子测
温仪。在浇筑混凝土前需预埋测温管或感应线。测温点布置如图(三)所示。
根据高炉基础结构特点,测温点分为A、B、C、D四个区域,每区域中各点
深度除上下两端距离顶面及底面均为600mm外,其它均自上向下等间距布置。
测温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
4.2.6混凝土浇筑
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整体性要求较高,混凝土应连续浇筑。根据高炉基础的特点,采用溜槽及拖式泵或汽车泵配合施工。浇筑采用斜面分层的方法,分层厚度以300mm为宜。耐热混凝土在下部混凝土浇筑完后立即浇筑,其浇筑时间间隔应在规范规定时间范围内,以免形成施工逢。
4.2.7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A、选用低水化热的32.5矿渣水泥,使用5-25mm级配良好的碎石。
B、采用低温水搅拌混凝土。
C、做好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工作,采取覆盖草帘或塑料布保温养护方法,使混凝土缓慢降温。
D、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高炉基础测温由专人负责,自混凝土浇筑完成开始测温,前两天(即升温阶段)每2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4小时测温一次,至温度基本不再变化为止,测温约需7天。观察混凝土内部各点及内外温差,温差值不能超过25℃,如发现温度超差加盖草帘子或塑料薄膜,使温差控制在25℃以内。
5、材料,机具准备
5.1材料准备
5.1.1水泥:32.5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水泥进场后取样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5.1.2砂:中砂,要求级配均匀,含泥量不大于5%
5.1.3石子:采用5~31.5mm粒径碎石。级配均匀,含泥量不大于2%,泵送部分采用5~25mm粒径,含泥量不大于1%.
5.1.4耐热骨科:采用花岗岩石子,粒径为5~25mm,级配均匀。
5.1.5水:无污染的生产用水。
5.1.6井字架采用∠100×10及∠63×6角钢。
5.1.7钢筋支撑架采用∠100×10及L63×6角钢,Φ20、Φ25钢筋。
5.2主要机具
1m3凝土搅拌站,凝土搅拌运输车2辆,装载机1台,拖式泵1台,汽车泵1台,插入式振捣器10个。
6、劳动力组织与安全
6.1劳动力组织
现场工长1名,技术员1名,电工2人,钢筋工32名,木工24名,混凝
土振捣工人8名,力工18名,混凝土罐车司机4名,铲车司机2名,搅拌机操
作工人2名。
6.2安全要求
6.1.1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且系于牢
固可靠之处。
6.1.2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将物晶从高空下抛,
6.1.3钢筋加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持证上岗。绑扎钢筋高度超过
2米时,必须搭设脚手架铺脚手板,施工人员有可靠立足点。
6.1.4汽车泵应离基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
6.1.5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7、质量控制措施
7.1进入现场的工程用料、成品、半成品建筑材料,必须有材质合格证、复验报告单、产品合格证,否则不得使用。
7.2施工中严格控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