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学设计魏县第三中学李红艳.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戏教学设计魏县第三中学李红艳

社戏 鲁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生掌握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知道意思。 2、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整体把握故事情节。 能力目标: 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热爱农村,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悟本文的人情美、风景美,从欢快的写人、叙事、绘景中领悟作者对童年自由生活的留恋之情。 2、赏析文中清新优美、诗意盎然的景物描写,加强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教学方法: 复习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复习作者及其作品,联系与文章内容相吻合的情景。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人情美、风景美,欣赏语言美。 合作探究法:引导合作探究,鼓励大胆提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鲁迅肖像】提出问题 这个人是谁?(同学们回答:鲁迅)我们学过他的那些作品?同学们回答:《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篇课文的内容是写鲁迅什么时候的事?(学生回答:童年时期) 作者把百草园比作什么?(乐园)在今天将学的《社戏》中作者把平桥村比作什么?为什么?两者的体裁有何不同?(《从》是鲁迅回忆童年时代生活的文章,写的是真人真事;《社》虽然也是写童年生活的,不过它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概括。)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乐园,散文(回忆录); ???????? 《社戏》——乐土,小说? 文中的“我”≠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介绍鲁迅及文章背景 学生介绍,教师总结 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 这是鲁迅1922年写的一篇短篇小说。作品以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我”20年来3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浙江绍兴小村看社戏。课文节选的是看社戏的部分。这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 ??????? 鲁迅在谈到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时曾说:“我母亲的母亲是农村,使我能够间或和许多农民相亲近。”他虽然出生在城市绍兴,但从小就同农民和农村保持密切的联系,少年时代接触长妈妈等贫苦善良的农民,受到他们的启发和教育。特别是鲁迅家庭破落以后,他更了解农民痛苦的生活,更同情他们悲惨的命运。 ??????? 课文情节很简单,叙述我与外婆家的农民孩子在看戏前后的一些有意思的事。鲁迅把这些事写得生动有趣,形象表现了迅哥儿和农民少年的美好友情,热情歌颂了农民孩子高尚、淳朴的品质,使人读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2、社戏简介 什么是“社戏”? 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的名称,相当于“村庄”,社中有庙,为了祈求全社平安富足,社庙里每年一定时间要演戏,这就是社戏。 3体裁简介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渲染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其中, “人物”是主要要素。 小说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三、检查预习 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 读一读(找一位同学读一读,再齐读)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四、速读课文在每一段前面标上序号,整体把握并思考: 1、本文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社戏 3、“我”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消夏”,扫墓完毕之后,罗汉豆成熟两岸的豆麦。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五、研读课文第11段 (一)、初夏的江南风景优美,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江南的风光吧!请同学们闭上眼,听老师朗读。 (二)、[幻灯显示:第11段内容】大家都沉醉在那豆麦的清香中了,请自由朗读这一小节,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感官写的?这些景物描写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起 什么作用? 学生回答,幻灯显示:嗅觉、听觉、视觉、触觉等 作用: 1、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江南水乡所特有的清新优美的图景。 2、写出了小朋友行船之快。 3、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快和迫切的心情。 4、抒发了作者热爱农村的感情。 (三)、齐读这一段,再次感受这优美的江南夜景。 六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