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新闻采访与制做说明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采访与制做说明书

新闻采访与制作说明书 ——关注多媒体 关注就业 一、 作品介绍 1、 作品主题:关注多媒体 关注就业 2、 作品内容 当今社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年毕业人数增多,岗位竞争激烈。我们作为多媒体专业的学生,我们就“关注多媒体,关注就业”这一主题作新闻采访。我们分别采访了大一、大二、大三多媒体专业的学生以及导员王海山老师和多媒体教研室主任王鸿雁老师。通过采访大一学生,我们了解到他们所选多媒体专业的原因,对就业前景的认知和对自己心中职业目标努力的方向。通过对大二学生的采访中得知,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不仅在课上认真学习专业技能,还在课余时间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以便更好与社会接轨。通过对大三学生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就业方向以及步入社会后和在校期间的区别。他们也给学弟学妹在学习上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他们说:在学校要多学习知识,多接触一些社会时的东西,那样我们的就业道路就会越宽。通过采访导员,我们了解到多媒体专业的就业前景和毕业班就业情况,导员老师并这样说:“多媒体这个专业,动手比较多,像音频,摄影,摄像,后期,Photoshop等,都是在熟练的基础上你才会有创新,自己利用平时时间多接触设备,多练习,不要怕老师留的作业多,或者老师给布置了大作业后有抵触心理,多媒体专业的现实就是这样,多练习你才会有经验,你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得到升华,技术慢慢提升,体现个人价值。”对王鸿雁老师的采访,我们对多媒体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关于就业方面,她这样说道:“你们要时刻关注人才招聘,积极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上网,投一些简历,多参与学校招开的一些专题招聘会,唐山人才市场的招聘会,在参加招聘时做好准备,回来之后做总结,为下次做准备。” 二、采访与制作过程说明 1、 前期策划 在确定主题时,我很想采访我们敬爱的大勇老师,对大勇老师的生活我充满好奇,也特别佩服他,很想对他进行简单的个人跟踪。这一想法被我的合作伙伴否定了,她们们说大勇老师太忙了,根本没有时间接受我们的采访;其次,大勇老师工作地点也不唯一,作为学生的我们很不方便。我只能保留自己的意见。相继出现的:采访孙奶奶、采访我们班级,都被这样那样的不合适给否定了,最后初步定了个“大学生就业的方向”。合适新颖的主题有成了我们一大难题“大学生谈就业”、“端正大学心态谈就业”、“关注大学生 关注就业”这三个主题,在我们小组两个下午的讨论下定为“关注大学生 关注就业”。小华老师看了后,告诉我们说“范围太大,我们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完成,最好把范围缩小些,例如,选择我们系,或者我们专业”。再次通过我们讨论,才定了“关注多媒体关注就业”这一个主题。同时把相关的其它内容做了一定的改动。 在确定采访方式时,我们大家都明白是面对面,一问一答的采访形式,可是在书面上用个什么词表达呢?我们发愁。沉默一会我们选择了“座谈”这词。小华老师提意说“‘座谈’不是很合适,有点像个人专访”。在我们集体力量下将其改为“记者访谈”。 还有一个困难就是,预期效果和预期结论开始有点混淆,经过一天的思考后,我们开小会分别有了自己的结论。我们分别发表意见,分别进行讨论,选择了我们认为合适的答案。就这样反反复复,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经过我们多次的小组讨论,策划总算圆满完成。 这个策划让我体会到,做任何事不是想做就可以做,需要时机,需要条件;在用语方面,不同的地方,要考虑用什么词;任何成功之作,都不是一日之功。 2、 采访过程 作为摄像人员的我感觉挺有压力。刚接到这个任务,我就在想怎么样选背景,怎么样构图,怎么样调曝光,需不需要三脚架,如果不用三脚架能拍稳吗?一串的问题在我的脑海里打转。初次拍摄是在南院拍摄的大三学长霍东浩,我们本想在室内拍摄,可是室内没有合适的背景,在那风和日丽的天气里,我们选择了室外,很不巧,刚好赶上中午放学,“学通社”放音乐,考虑声音的干扰我们只好饿着肚子(我早上没吃饭)等半个小时。学长给我们讲了讲他的经验,半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在学长的指导下我们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次拍摄。第二次采访是我们班的同学,石俊亭、王旭敏、叶雅颂。开始我和于晓娜伙伴把两DV的曝光调整了调整,使其保持一致,以防出现一亮一暗的两种镜头。拍石俊亭时我们以教室的墙壁某处为背景拍摄,拍摄比较稳,心里感觉挺好。拍叶雅颂和王旭敏时,选择楼道为背景,拍摄反反复复好多次,导入电脑后发现我这个摄像人员也进入了画面,穿帮了,这时他们已经走了,第二天中午我们只好饿着肚子补拍,再次打扰了我们的同学。 拍摄大一学妹时,拍完发现构图和背景太差了,想从新拍摄,由于她特别忙,我们又不得不预约了其他学妹,在拍摄后边两位学妹时,我感觉她们对多媒体充满了兴趣。 剩下的人员,我们拍摄的都很顺利,或许是有了经验,或许是有了压力。最后我们采访了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