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课堂插上科技的翅膀.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给语文课堂插上科技的翅膀

给语文课堂插上科技的翅膀 【摘要】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恰当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旨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素养语文是文化的语文,语文也是科学的语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挖掘科技因素,在学生心田里播下科学的种子,培养他们科学素养,让语文课堂放飞他们的科技梦想。恰当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旨在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含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既然新的课程理念已赋予了小学语文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点,那么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就要担负起科技教育的重要责任。 1、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激发科学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是产生热情和激情的源泉。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无不是从兴趣起步,步入科学的殿堂的。教学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以直观的画面、可感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科学热情。 语文教材为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关于自然方面的,有关于环保方面的,有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有介绍科学知识的,有展示科技成果的:如介绍新发明的《果园机器人》《电脑住宅》;介绍现代科技知识《人造发光植物》《飞船上的特殊乘客》……归纳起来简直就是一本科学的百科全书,为语文教学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电脑住宅》这类课文时,我有针对性的结合课文内容,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向学生展示广袤的宇宙、神秘的月球、新奇的建筑……把课本上静态的内容生动化,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2、挖掘文本,提升思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古今中外的著名科学家有十几位,每位科学家的成长道路都是不断战胜挫折,不懈追求的奋斗之路,他们热爱科学,为人类的科学事业辛勤耕耘,勇于献身,我们上语文课时就应挖掘文本中的思想,《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的伽利略在教会的压迫下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进行发明创造;《做风车的故事》中的牛顿面对嘲笑仍刻苦钻研;《一定要争气》中的童第周身处逆境却发奋学习;李时珍历尽千辛万苦编写《本草纲目》;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起石头常常忘记一切,《跨越百年的美丽》中的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的精神,她献身科学、为人类造福、视名利如粪土的伟大人格魅力,居里夫人工作的艰辛和她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执著的精神令人佩服!教学这些文章时,我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偶像。 3、提炼教材,渗透科技知识,形成科学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蕴藏着科学道理:《画杨桃》中体现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蛇与庄稼》告诉人们面对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应仔细研究,把握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古诗《题西林壁》强调冷静客观地进行调查分析,全面正确的认识事物;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要人们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揠苗助长》告诉人们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于求成,就会把事情办糟等等。只要教师善于捕捉科技因素,提炼教材内容就可以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正确认识客观世界。 再如有关新材料、新能源、空间科技、生命科学等现代科技知识的课文:《人造发光植物》《飞向蓝天的恐龙》《月球之谜》《电脑住宅》《太阳》《海底世界》……在教学时可以自然而然地渗透,将现代科技知识传输给学生,开阔学生眼界。这样就从单纯的“学科教学”转向“有关科学”的综合教育,。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实践论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实践,才有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中也应该融入实践意识,用崭新的教育理念,把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学习有效地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学的韵味和科学的睿智!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基础》(安徽教育出版社)作者:伊为民1999年5月版 《新课程语文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作者:余文森郑金洲2005年5月版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