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秋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2课《我的母亲》ppt (共54张PPT)
如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 叶梦得的诗云:“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萱草就成了母亲的代称,萱草也就自然成了我国的母亲之花。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高尔基) * 一是对“我”的管教 学习上的督促 做人上的训导 (5) (6-7) ②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和如何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 ①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 二是作为当家的后 母如何处理家庭的 难事和矛盾; (8) (9-11) 三是如何对待 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12) 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仁慈、和善、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2、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怀念、感激、敬爱之情 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到了什么? 母亲与家人的相处 童年的性格特征和童年往事 1、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其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1).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前三段不仅为写母亲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读一读,想一想 (2)作者是把母亲作为自己人生道路的第一位“恩师”来写,所以在对自己人生第一步——童年经历的描绘运用的笔墨较多.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了她与家人相处的情景?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读一读,想一想 我的母亲 一、写我的性格和童年生活(1-----4) 二、写母亲(5----12) 三、写母亲对我的影响(13) 1、性格成因(1) 2、写爱学习的性格及儿时最活泼的游戏(2) 3、写两次失去了发展的机会(3) 4、自然过渡(4) 1、母亲对我“教之严,爱之慈”(5---7) 2、母亲的宽容隐忍,仁慈温和(8---11) 3、母亲“很刚气”的一面(12) 怀念、感激、敬爱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品味语言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 品味语言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 4、“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但……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一句(12段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重点是启下. 5、对“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一句应如何理解? 这是作者的议论,既有气愤,又有感情,它是作者初涉人生之路所得出的启迪,作者日后宽容随和他的好脾气都能从这里找到原因. 品味语言 6、对不负责任的五叔说的话, “母亲气得大哭……她才罢休”.对这应如何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教学课件:1.3.1 有理数的加法 (共21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2.4《绝对值》ppt教学课件 (共14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4.4 课题学习 设计制作长方体形状的包装纸盒 (共22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20课 狼 (共22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专题训练(七) 线段的计算 (共17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专题训练(八) 角的计算 (共19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双休作业(1.1~1.2) (共19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双休作业(1.3) (共21张PPT).ppt
- 2017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9课 赤壁赋 (共36张PPT).pptx
- 2017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教学课件:第21课 皇帝的新装 (共22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