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危险源的识别、评价程序和方法
1.危险源分析目的
通过事先危险源分析、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将管理关口前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险、有害因素,控制风险的目的。
识别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生产经营活动,所有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通过工程控制、行政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评价范围
南京夏元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生产项目以及辅助设施。
3.依据
3.1 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
3.2 公司年度目标
1、安全工作实现“7001”目标:人员工亡,重大设备、火灾、爆炸、中毒、交通、污染七项事故为零;轻伤≤1人次/年;杜绝工亡事故、重伤事故,遏制轻伤事故,减少一般事故;
2、发现职业病病例为零;
3、特种设备定期检测率100%;
4、事故隐患整改率≥98%;
5、“三违”查处率大于98%。
4.危险源分析程序和危险源分析方法
4.1分析程序
准备阶段:明确风险评价对象和范围,收集相关工程、系统的技术资料;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制定工作计划。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识别和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的方式、事故发生的途径及其变化的规律。
危险源评价:选择合理的危险源评价方法,对确定的对象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
安全对策措施: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并制定实施期限,确定相关责任人。
资料归档:风险评价的资料存入风险管理档案。
4.2危险源分析方法
在现有的安全设施与安全措施上对生产中的风险采用风险度分析法进行危险源分析。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R=L×S
R-风险度 L—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S—事件发生后果严重性
R、L、S的选择见下表。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序执行,或危险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失、慢性病、重伤 10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规程、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险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风险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要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