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2010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解读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有利于经济平稳增长
2月8日,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显然是央行践行稳健货币政策的切实之举。此前,1月30日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0年第四季度)》则以专栏形式阐述了“正确认识稳健的货币政策”。 我们注意到,自201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央行频有动作,轮番使用了价格和数量工具。2010年12月10日,央行决定从2010年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0年12月25日,央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1月14日,央行再次决定从2011年1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为做好下一阶段宏观调控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人民银行将按照中央的要求,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综合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去年12月时强调。 众所周知,近来央行采用“价格和数量并举”的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强通胀预期管理,防范资产价格泡沫。我们看到,自2010年下半年CPI加速上涨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居民对通货膨胀的感受远大于公布的数字。因此,抑制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任务。 当前,如何正确把握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内涵至关重要。央行在上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首先,要控制好货币总量。其次,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及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第三,要继续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大局,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第四,要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高度重视和防范经济较快发展中存在的流动性宽松、信贷投放较大等可能积累的顺周期系统性风险隐患。 “2011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初步预期增长16%左右”这是报告提出的目标,低于2010年17%的目标值。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意味着以M2为代表的货币供应总量增长应低于适度宽松时期,降至以往稳健货币政策阶段的一般水平。 对此,经济学家们认为,2011年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尽管说稳健货币政策是一个中性的政策,但其客观上意味着2011年货币政策将略紧于适度宽松时期,这在广义货币供应量上也会相应有所反映。货币供给总量只有回归常态,才能实现中央提出的把好流动性总闸门的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均衡态势,即不需特别刺激或者抑制的时期,M2增速大致在15%至16%之间。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总体良好,并逐步恢复到正常态势,因此相对应也将M2增长初步定在16%左右。这个判断是基于对当前经济形势趋于常态判断和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之后作出的,可以为我国经济较快平稳增长提供保证。 在谈到要保持社会融资总量及贷款总量合理适度增长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导致企业融资对银行信贷的过度依赖,造成宏观经济波动风险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金融体系缺少足够的弹性,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强烈影响。经过10多年的金融体制改革,虽然直接融资比例在不断上升,但融资结构不平衡的现象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仍不协调。融资主体结构不平衡,中小企业利用直接债务融资工具融资十分有限。落实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就包括提高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直接融资比重,逐步降低银行间接融资比重,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的同时,加快金融市场产品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未来如何继续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此,央行的态度十分明确,央行表示,要继续运用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等价格和数量工具,同时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工具,按照中央关于加快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的要求,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运用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配合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经济学家认为,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管理层可能还会有相关政策出台,但由于国内外经济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具体工具的使用和节奏的选择还要依据形势发展来定,进一步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灵活性、前瞻性很重要。 来源: 金融时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