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论语八佾篇赏析.docVIP

[中学联盟]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论语八佾篇赏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山东南山集团东海外国语学校人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论语八佾篇赏析

授课人 刁子惠 原设计者 学 科 语文 执教班级 7.3 、7.4 课 题 《论语 八佾篇》赏析 教学课时 第 1课时 教学课型 新授 备课时间 10.13 教 材 分析 《八佾》是儒家典籍《论语》的第三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走入《论语》,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通过学生自悟、合作与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握选言含义,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 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理解把握选文含义。[来源:学科网ZXXK] 教学 难点 有感情地诵读,并准确理解把握选文含义。 媒体运用 电子白板 教学时间 10.26 7、4 第一节 7、3 第二节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复习齐背上节课赏析的部分,或者在检测本上默写 二、自主学习 先自己读背“八佾篇”划出的几则。自学思考每一则的意思。或者(4人小组合作探究)利用页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懂之处作好记号,小组合作解疑。 交流展示 【原文】 孔子谓季氏(1),“八佾(2)舞于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注释】 (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来源:Zxxk.Com] (3)可忍:可以忍心。一说可以容忍。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还有什么事情不可狠心做出来呢?” 【评析】[来源:学.科.网Z.X.X.K] 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中,违犯周礼、犯上作乱的事情不断发生,这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过程中的必然表现。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对此事的基本态度。 【原文】 林放(1)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2)也,宁戚(3)。” 【注释】 (1)林放:鲁国人。(2)易:治理。这里指有关丧葬的礼节仪式办理得很周到。一说谦和、平易。(3)戚:心中悲哀的意思。 【译文】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睢》:睢,音jū。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评析】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的价值。 【原文】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3)战栗:恐惧,发抖。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评析】 古时立国都要建立祭土神的庙,选用宜于当地生长的树木做土地神的牌位。宰我回答鲁哀公说,周朝用栗木做社主是为了“使民战栗”,孔子就不高兴了,因为宰我在这里讥讽了周天子,所以说了这一段话。 【原文】 仪封人(1)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2)。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3)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4)。” 【注释】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