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江苏省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ppt

[中学联盟]江苏省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江苏省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4 古代诗歌四首

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本节课学习目标: 1. 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2.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意境 3.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并熟练的背诵 4. 领会诗歌中蕴含的节奏美,提高诗歌 的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 马致远生于1250年,约卒于1321年,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大都(今北京)人。马致远以字行于世,名不祥。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曾任江浙行省务官。一生写了120多首散曲,其中《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人称为“元曲四大家”之一,更被时人美誉为“曲状元”。 元曲:   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体式,如唐诗、宋词、元曲。《天净沙?秋思》就是元曲中的一首佳作。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天净沙?秋思》属于散曲中的小令。   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要求: 自由朗读小令,先划分节,再结合课后注释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所想的绘成一幅画。 时间(5分钟) 看谁读得好,看谁背得快 各小组比赛,第一名奖励骏马一匹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先划分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根据你对这首元曲的理解画一幅画。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第二次先学后教 思考: 1、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2、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 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哪几种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做有何好处? 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景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景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简约之中见出深细。 说说这首小令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思?其“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在文中体现的? 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难于表达,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与物的写法,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的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这些有形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想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使人感到具体生动 当堂检测: 完成《学习与评价》第四课内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