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备考系列讲座课件:第八讲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ppt

[中学联盟]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备考系列讲座课件:第八讲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陕西省定边县安边中学2018届高考语文备考系列讲座课件:第八讲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解析

[译诗] 采地黄者 春天没有雨水麦苗都被旱死,秋季庄稼又受损于早降严霜。 挨到年底一家终于断了口粮,只好到田间地里去采掘地黄。 您问我采来地黄有什么用处?我只盼着能用它换取些口粮。 凌晨时候就扛上铁锸走出门,直到天快黑了也采不满一筐。 拿着地黄来到朱门大户人家,卖给那些白脸孔的富家儿郎。 用这些地黄来喂养你的肥马,能够使它膘壮毛亮照地发光。 愿意用它换些马吃剩的饲料,填塞拯救一家人的辘辘饥肠。 19.本诗前八句叙写 ,后六句叙写 , 反映了中唐时期悲惨的社会现实。 采地黄 卖地黄 20.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做赏析。 [参考答案]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 读来却愈觉辛酸;②以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 层层深入,脉络分明,给人以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 头到尾都是客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 渗透自己的爱憎之情。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地黄者、肥马食 地黄与采地黄者饥肠无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差距;② 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 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备考答案] 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愤激怨 语,但事实分明,细节充分,令人读来倍觉辛酸;②以 时间顺序来叙述事情发展过程,不疾不徐,层层道来, 脉络分明,给人清晰而深刻的印象;③从头到尾都是客 观叙述,诗人寓情于事,貌似不动声色,却渗透自己鲜 明的爱憎之情;④叙述中适时变换句式和人称,平淡中 有所变化,增强了表达效果,例如起首两句“麦死春不 雨,禾损秋早霜”,倒装句式,突出了“麦死”“禾损” 的结果,又例如“采之将何用,持以易餱粮”设问句 式,自问自答,突出了“采地黄”救饥的急迫,再例如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 肠!”直接呈现泣告哀求的口吻,特别打动人心。 对比:①“朱门”与“农家”、“白面郎”与“采 地黄者”、“肥马食地黄”与“采地黄者一家无口 食”“苦饥肠”“易残粟”等对比,揭露了贫富悬殊的 社会现状;②着重突出穷人非人、人命不如牲畜的现实 状况,对比鲜明,揭露辛辣,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例3·2017年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题。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论语·公治长》)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 是夫。” (《论语·述而》) 21.孔子的弟子各有所长,《论语》先进篇以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区分,其中颜渊属 于 ,子贡属于 。 德行 言语 22.一说“吾与女,弗如也”中的“与”为连词,可断为“吾与女弗如也”。根据这样断句,综合上述材 料,分析孔子的教育技巧。 [参考答案] ①平等待人。孔子常常以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 同具某种修养,或同有某种不足,体现出平等待人的教 育家风度。 ②善于勉励。孔子自称与颜回同样具有“用舍行 藏”的修养,意在勉励颜回更加精进。孔子对子贡的一 番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取法乎上,再加深造。 三、写作 [例1·2017年天津卷] 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 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 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 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 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十八岁的我 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 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 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历史 传统 现实 时尚 未来 自以为了解 重新打开读 长辈这部书 重读父母 父亲在,天在;母亲在,家在。今天又一次细读父 母,我明白了这一道理。   父亲,瘦高瘦高的,不似山那样壮伟,广罩四野, 不过,在我心里,他就是天。   小时候,我是父亲的“尾巴”,父亲在哪,我在哪;父亲晚上坐班,我也坐班,哪怕是趴在办公桌上,或是蜷缩在藤椅里。因为父亲在,我的心就安定,就充满光明,就没有黑暗,就没有鬼神。那时我和许多小孩 一样,都怕“鬼”。    例文一   或许是生性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