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旗子与靶子——《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doc
旗子与靶子
——《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廖可斌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对后世散文以至整个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明代部分文学家倡导某种文学主张,特别是散文创作的主张,都会以《史记》为旗帜。而另外一些文学家倡导相反的文学主张,也会把《史记》当成靶子,通过对它的阐释和批评,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于是作为前代文学经典的《史记》,就成为明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考察《史记》在明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也成为观察明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视角。
明朝前期的整个社会文化风尚,总体上以程朱理学为正宗,在散文创作方面则是以与理学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唐宋古文为依归。当然,明初洪武年间的情况与永乐以后的情况又有所不同。明朝初年的文化还多少遗留了一点元代文化相对多元和自由的风气。当时在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是以宋濂、刘基等为代表的“浙东派”文人,他们在学术渊源上多是朱熹的再传弟子何基开创的理学门派“北山学派”的传人,其文学主张自然以“明道”“征圣”“宗经”等为宗旨。“浙东派”因较早追随朱元璋集团而成为明朝的开国文臣,依托其政治优势,他们的这套主张自然也成为明初文坛上占主导地位的文学观念。但“浙东派”文人毕竟不是纯粹的理学家,而是兼理学家和文学家的身份于一身。因此他们不同于理学家“轻文”甚至“废文”的态度,而是比较“重文”,其理想目标是“文道合一”,以至黄百家在《宋元学案》卷八十三“北山四先生学案”的“按语”中批评他们“多流而为文人。夫文与道不相离,文显而道薄耳”。他们既然重文,就不可能不关注作为古文之崇高典范的《史记》。如宋濂一方面声称“余之所谓文者,乃尧、舜、文王、孔子之文,非流俗之文也”,一方面又赞同唐子西的说法:“六经之后,便有司马迁、班固。六经不可学,学文者舍迁、固将奚取法?”在《叶夷仲文集序》中他再次强调:“昔者先师黄文献公(溍)尝有言曰:作文之法,以群经为本根,迁、固二史为波澜。本根不蕃,则无以造道之原;波澜不广,则无以尽事之变。舍此二者而为文,则槁木死灰而已。”
及至永乐年间,经过朱元璋、朱棣父子高压政策的摧残,社会思想文化更趋封闭保守。在文学领域,以歌功颂德、宣扬程朱理学为职志的“台阁体”应运而生。在古文创作方面,也将取法的主要典范,由《史记》《汉书》转移到唐宋八大家之文。解缙是“台阁体”前期的领袖人物,其散文创作受《史记》影响甚深,连“台阁体”后来的代表人物杨士奇也认为他的文章风格是“雄劲奇古,新意叠出,叙事高处逼司马子长、韩退之”(《解先生墓志铭》),但解缙在《廖自勤文集序》中却认为,学文只能学六经,像庄周、申不害、韩非、贾谊等人之文,“非惟不足经天纬地,而且有害焉”;“近世为文者尤甚患此,反从事《史》、《汉》、《战国》、百家方外之书,剽窃奇漏,纵横腐败,神鬼荒忽,极其镌巧形容,以为此古文也。论及性理则以时文鄙之,援及《诗》《书》则以经生目之,是将为天地人心世教之害,有不胜言者,此予之所甚忧也……予厥后稍喜观欧、曾之文,得其优游峻洁,其原固出于六经,于予心溉乎其有合也”。在“台阁体”的中后期,由于明仁宗的提倡,和作为江西人的“台阁体”领袖杨士奇的推动,模拟唐宋八大家之中的江西籍作家欧阳修、曾巩的文风成为时尚。
兴起于明中叶弘治年间的文学复古运动,是明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文学思潮。复古派“前、后七子”提出了“文法先秦两汉,诗学汉魏盛唐”的主张,打破了文坛的沉寂,开启了明后期文学革新思潮的先河,是明代文学由前期向后期发展的过渡。在散文方面,复古派作家取法的主要对象就是《史记》。现在可见的《史记》在明代的最早刻本,是正德十二年廖铠序刻本,实际上很可能就是由“前七子”的重要人物康海主持的。因廖铠系镇守陕西的太监廖鸾之从侄,而康海《对山集》中有一篇《史记序》,与署名廖铠序基本相同。复古派作家不仅学习《史记》的叙事、描写、抒情的技巧,模仿《史记》的章法、句法、字法,也力图继承《史记》思想相对自由、感情充沛、文气跌宕起伏、富有鲜明艺术个性的特点。但由于他们取法的对象过于单一,手法过于机械,难免暴露出模拟的痕迹。如“后七子”中的宗臣留下了一篇《读太史公、杜工部、李献吉三书序》,反映出他一生阅读和取法的文学典范可能就是《史记》、杜甫诗集和复古派“前七子”领袖李梦阳的文集。他所写的文章,每篇的开头语几乎都是同样的句式,如:“余尝往来齐鲁燕蓟之区”(《赠金君序》);“余稽往牍,抽绎千古,睹于群才,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晋陵白公集序》);“余读金陵诸记,其东盖有燕子矶云”(《燕子矶记》);“余读汀记,归化东北五里,盖有滴水岩云”(《滴水岩记》);“余读秦汉以下诸书,未尝不叹戎狄之为中国忧至长也”(《桐乡县城记》)。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都是在模仿《史记》的句法。
当时与复古派对垒的,有以唐顺之、王慎中为代表的所谓“唐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精神演讲稿-企业精神文化.doc
- THE MAN’S GUIDE To Wedding Planning - ….pdf
- 中古西欧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差异(Differences between medieval Western Europe and Chinese feudal monarchy).doc
- 咖啡和茶(Coffee and tea).doc
- 石开铁路单位办公自动化系统_电子公文.docx
- 理論依據調查方法及建立基線信息-rare.doc
- gatsby and jazz one coin, two sides:盖茨比和爵士乐的一枚硬币的两面,.pdf
- 酒店管理客房 插卡取电——酒店客房专用插卡取电配电箱及相关回路2018(叶予舜).docx
- 美国电子商务法评析(Analysis of American Electronic Commerce Law).doc
- 朱涛 - 困境中的澄明——汤桦在1980年代的建筑画.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