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分论--地面塌陷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地质学分论--地面塌陷概要

A.水位下降前的平衡状态; B.水位下降,随着向上侵蚀过程使通道被排空,出现活跃的地下侵蚀(潜蚀进入开阔的洞穴); C.洞穴的顶部逐渐坍陷,可能短期内受钙化砾石层的抑制; D.最后的拱顶坍陷,形成了被同心球状张力裂缝包围的落水洞。 (2)真空吸蚀效应 我国徐卫国等于1979年提出的,国内也普遍接受这一论点。 岩溶网络的封闭空腔(溶洞或土洞)中,当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到空腔盖层底面下时,地下水由承压转为无压,空腔上部便形成低气压状态的真空,产生抽吸力,吸蚀顶板的土颗粒.同时内外压作用,覆盖层表面出现一种“冲压”作用,从而加速土体破坏。 (3)压强差效应 压强差是指岩溶空腔与松散介质(或土洞)接触面上下侧水、气流体,因岩溶管道水位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压强差值. (4)自重效应 雨水入渗后,盖层饱和容重比干容重一般增加30%-40%。使土拱承受更大的重量,导致塌陷。 (5)浮力效应 岩土体位于地下水位之中,当地下水位下降时,除产生压强差效应外,土体的浮托力也随之减小,产生塌陷。 (6)土体强度效应 土体吸水饱和后,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土拱抗塌力减小,产生塌陷。 (7)其他效应 振动效应、 荷载效应、酸液效应 五、岩溶塌陷稳定性评价 (一)岩溶塌陷的地质模式 岩溶塌陷的地质模式是其形成条件组合特征的概括,反映其形成条件的差异。其划分主要考虑塌陷盖层的岩性结构、含水结构、岩溶水位与基岩面及上覆土层水的关系。 岩溶塌陷地质模式的组合因子 岩溶塌陷稳定性的评价包括:塌陷堆积体(简称塌陷体)、土洞及浅埋岩溶洞隙等三个方面的稳定性评价。 塌陷体的稳定性主要根据塌陷的微地貌特征、堆积物的性状及地下水埋藏与活动情况等因素进行定性评价见表。 (二)岩溶塌陷的稳定性评价 1、塌陷体的稳定性评价 2、土洞稳定性的评价 休止状态的土洞其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土洞顶板埋深或其与安全临界厚度之比。 (1)成拱分析法(普罗特尼可夫塌落拱理论) 当洞隙顶板岩体被密集裂隙切割呈块状或碎块状时,或处于松散层中的土洞,可认为顶板将成拱形塌落,而其上荷载及岩、土体则由拱自身承担。此时破裂拱高h为: 式中,h ——破裂拱高(安全临界高度,m); h0 ——洞隙高度(m ); b ——洞隙宽度之半(m); Φ——内摩擦角(度); f ——坚固系数(普氏系数); R ——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 Pa); σn——粘性土剪切面上的正压力; c ——土的粘聚力。 (2)坍塌平衡法 土洞顶板土体的平衡条件(见图)是: 式中,G ———A B D C 土体自重; F ———侧壁摩擦阻力; H 0 ———极限平衡时的顶板厚度(安全临界厚度); D ———土洞跨度; γ———土体密度; λ———侧压力系数; φ———内摩擦角。 六、地面塌陷的防治 “以防为主、及时治理” (一)岩溶地面塌陷的防治 1、岩溶地面塌陷灾害预防 (1)查明洞穴分布:调查工作应在查明区域地质、水文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运用钻探和物探手段确定浅表洞穴的分布情况,并从危险性的角度进行分区。对松散堆积物厚度不大,且直接覆盖在溶洞和隙宽较大溶隙开口处的那些地段,要予以高度重视,不应布设任何建筑物。 (2)对已出现地面变形,但尚未塌陷的地点,要圈围出警戒区,及时撤离人员。 (3)拟建的以岩溶水为开采对象的供水源地布设地点,场地选择时,应事先进行致塌危险性的充分论证,并尽可能远离村镇和人口密集区。 (4)对分散开采的农村井机,应强调小流量小降深逐渐过渡到预定开采量的操作方法,以避免洞穴负压的形成。 (5)在可能出现塌陷的地段,要防止地表水的进入,对严重漏水的河溪、库塘进行铺底防漏或人工改道。 (6)加强对岩溶水位,尤其是地面变形的监测,要注意宣传,加强群测群报的工作。 2、岩溶地面塌陷的治理 (1)清除填堵法 常用于相对较浅的塌坑或埋藏浅的土洞。清除其中的松土,填入块石、碎石形成反滤层,其上覆盖以粘土并夯实。 广西桂林榕城回填堵塞法治理岩溶地面塌陷 (2)跨越法 用于较深大的塌陷坑或土洞。对建筑物地基而言,可采用梁式基础、拱形结构,或以刚性大的平板基础跨越、遮盖溶洞,避免塌陷危害。对道路路基而言,可选择塌陷坑直径较小的部位,采用整体网格垫层的措施进行整治。 铁道部门用扣轨梁跨越岩溶塌陷 (4)钻孔充气法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