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纺织缝纫.PDF
第三章 纺织 缝纫
第一节 纺 织
6 1917 7
蚌埠纺织工业始于农村家庭手工织品。民国 年( 年)即有织土袜作坊。民国 年起
15
在淮河北岸小蚌埠街有织白布作坊,以十支纱织成,宽尺余。民国 年,淮河南岸城区开办织
16
条子布厂,所织条子布宽一尺七八,用有颜色线纱织成无格花布。民国 年始有毛巾生产,民
17
国 年始有染坊。
31
沦陷期间,布匹为一时紧缺物资,土法织布和染布兴盛。民国 年,少数布厂始用电动织
机织布。抗日战争胜利后,外地灾民涌入蚌埠甚多,当时织布业“一机养三口,三人齐动手”,可
得温饱,织布户大量增加,并以户主籍贯形成寿县、合肥、怀远、山东等帮。其中,怀远帮技术精
37 300
巧,以织花条子布为优;山东帮擅长织白平布,合肥帮以从事染色为主。民国 年,全市 户
50 10
纺织户中,以淮光织布厂规模较大,可日产棉布 匹。是年,染布业可染蓝黑色布,年染约
50
万米;织毛巾作坊,日产毛巾约 打。另尚有手摇麻绳生产。
解放初,纺织业一时面临原料不足、资金短缺等困难,市人民政府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
利”的政策,采取银行贷款、提供原料、收购产品、委托代纺代织等一系列措施,鼓励私人生产者
1949 146 1980
复业。 年底,棉纺织工业产值达到 万元 ( 年不变价),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8 04 215 1 1 1950
. %;主要产品年产量:棉布 万米,印染布 万米,毛巾 万条。 年,在扶助私营和
个体纺织业恢复生产的同时,对无生活出路的失业工人,组织生产自救,组建了蚌埠麻袋厂;对
不能单独开业的私人企业,鼓励联合办厂,开办有德成布厂和光明麻纺织造厂。1952 年,纺织
3 807 9 58
业已有棉纺、麻纺和针织 个行业,总产值 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 %。此后,行业
和厂家都迅速增加。到 1956 年,有棉纺、麻纺、染色、针织等行业,计大小工厂 413 家。是年通
1957 10 1148
过公私合营,企业数量减少,但规模变大。 年底,纺织业工厂 多家,工业产值达 万
1080 272 24 73
元,主要产品年产量:棉布 万米,印染布 万米,麻袋 万条,毛巾 万条。
1958 5 200
年起,在西郊分别兴建拥有 万纱锭、千台布机的纺织厂,年产 万件针织内衣的
针织厂,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