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pptVIP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的问题行为及其对策

学生的问题行为 及其对策 一、问题行为概述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学生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学习、品德和个性健康发展的不正常行为,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 (二)如何判断学生的问题行为 1、注意年龄特征(如青春期时的性敏感) 2、偶然性还是经常性(如经常欺负人) 3、与犯罪心理和变态心理的区别 (三)学生问题行为的表现 1、学习方面-----怠学、厌学、弃学等; 2、品德方面-----说谎、偷窃、不守纪律、打架斗殴等; 3、情绪性格方面-----敏感、多疑、孤僻、冷漠依赖、狂妄、对立、攻击、残忍等; 4、习惯性病理性方面-----多动、厌食、抑郁、失眠等 5、共性表现-----缺自信或自高自大 (四)学生问题行为的类型特点 (五)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1、家庭-----不良教育方式 2、社会-----不良风气 3、学校-----不当教育 4、教师-----不当方法 5、学生内在原因-----需要与动机、挫折耐受力 社会标签理论的观点 社会标签理论认为,他人、尤其是重要他人或群体对学生的否定性评价和处置措施在学生问题行为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某种行为之所以成为问题,是因为社会中的重要他人,如教师、父母、朋友等给学生贴上了一定的标签。 初级问题行为和次级问题行为 初级问题行为又称原始问题行为或一级问题行为,它是学生偶然违反社会或者学校的规范未被当局任何人发现,因而也未受到惩罚,同时又对个人心理和未来生活不会发生持续影响的越轨犯规行为。它们虽然违背了社会或者学校共同的行为规范,但是学生本人在行为当时可能并不这样认定这些似乎不该发生的行为所引起的问题。如学生因为某个重要的事情急需十元钱,而此时刚好发现同学文具盒里有十元钱,于是便拿走了。从这名学生看来,他当时的行为可能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然而,教师在处理这种行为时如果将之公布于众,社会和学校就会视这种学生为问题学生,并导致该学生的行为再次发生,从而可能发展成为次级问题行为。 学生的次级问题行为又称二级问题行为、习惯性问题行为,它是学生卷入违规行为,并被父母、教师、同学、朋友标签为问题行为者,即问题学生,受到斥责甚至惩罚的行为。随之,他本人也有意无意地接受了这一标签,对别人的看法予以认同,开始围绕问题行为者的角色来认知自己的行为和观念,并做出相应的行为,修正自己的自我形象。同时,学生被贴了问题学生的标签后,学校、社会、同学、同伴就会对之另眼相看,迫使他与其他越轨的问题学生为伍,甚至使学生陷入社会上的盗窃等犯罪群体或团伙。在这种学生群体或团伙中,成员间的相互认同减轻了学生由问题行为造成的内疚和自我悔恨的心理负担,恪守常规的压力减轻了,问题学生的自我形象加强了,他们按照教师给予的标签所暗示的行为模式去执行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结果可能形成持续性问题行为的生活方式,由初级问题行为者演变成习惯性问题行为者。 二、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1、教师对“问题学生”下结论要慎重。 2、教师应该排除对“问题学生”的偏见和成见,对待他们和其他“正常学生”应做到一视同仁。 3、教师要做好与“问题学生”有关的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逐步引导他们恢复自信,锻炼和提高他们对贴“标签”过程的抵御能力 4、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整个社会文化所提供的“社会化”环境在学生问题行为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应当善待偶发的初次问题学生,在对他们施行批评、评定、惩罚之前要慎之又慎。随意性的斥责和处罚更容易使他们在违法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学校的日常活动中,教师应当在价值观念上弱化对问题学生的消极性暗示,减少有可能强化问题学生违规自我意识的仪式,更多地把他们当成可以改造的正常人而不是毫无悔过自新能力的犯规者。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共同合作,就能够有效地预防和矫治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二)方法 1、规章约束 要利用学校规章的约束力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干预。学校和班级在建立规章时,要组织学生主动参加。要让他们充分酝酿,积极讨论,做到人人提建议,个个表态度,使整个形成过程成为学生认同内化规章的过程。 这样的规章学生认同度高,当然对学生的约束力就强。即使学生出现问题行为,老师用其进行对照处理,他也会心悦诚服。如果在这过程中,经常组织学生对规章进行学习,对照检查,让规章的内容和精神得到强化,学生就会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言行,减少或者免除问题行为的发生。 2、提前预防 事实上,每个学生都不希望出现问题行为,尤其老师更是这样。要做到少出或者不出问题行为,我们就得治本。要进行前瞻性的思考,要根据人地时空作出有预见性地分析,要制定计划,预期落实。 我们不但要有问题行为的意识,更要有预防问题行为的行动,这样才能将问题行为扼杀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