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第1期第1期第1期推荐.docx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第1期第1期第1期推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第1期第1期第1期推荐

合成氨过程中二氧化碳的脱除 经变换的原料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和纯碱的重要原料。原料气在进合成工序前,必须将二氧化碳清除干净。因此,合成氨生产中,二氧化碳的脱除及其回收利用具有双重目的。习惯上,将二氧化碳的脱除过程称为脱碳。 目前,脱碳多采用溶液吸收法。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分为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两类。化学吸收法是二氧化碳与碱性溶液反应而被除去,常用的有改良热钾碱法、氨水法和乙醇胺法。物理吸收法是利用二氧化碳比氢气、氨气在吸收剂中溶解度大的特性,用吸收的方法除去原料气中的二氧化碳,常用的有低温甲酵法、聚乙二酵二甲醚法和碳酸丙烯酯法。 (l)改良热钾碱法改良热钾碱法也称本菲尔法,该法采用热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 K2CO3+CO2+H2O = 2KHCO3碳酸钾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后,应进行再生以使溶液循环使用,再生反应为 2KHCO3 = K2CO3+H2O+CO2↑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回收利用。 加压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故吸收在加压下操作;减压加热利于二氧化碳的解吸,故再生过程是在减压和加热的条件下完成的。 吸收溶液中,除碳酸钾之外,并有活化剂二乙醇胺,并加有缓蚀剂偏钒酸钾、消泡剂聚醚或硅酮乳状液等。近几年,美国UOP公司开发了一种可取代二乙醇胺的新活化剂ACT-l。 (2)聚乙二酵二甲醚法也称谢列克索法,属于物理吸收。聚乙二醇二甲醚能选择性脱除气体中的COz和H2S,无毒,能耗较低。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将此法用于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合成氨厂,至今世界上仍有许多工厂采用。中国南化公司研究院开发的同类脱碳工艺(NHD净化技术)在中型氨厂试验成功,NHD溶液吸收c0.和H.S的能力均优于国外的Selexol溶液,而价格便宜,技术与设备全部国产化。区域地理(非洲)知识点一、位置: 1、绝对位置 2、相对位置 半岛、岛屿、边缘海、海峡二、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高原大陆 以高原为主,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海岸线平直,海湾、岛屿都较少【思考】描述非洲大陆地形的特点 (1)非洲地形单一,以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和缓;(2)高原逼近大陆边缘,使得非洲海岸线平直,缺少半岛、岛屿、海湾及良港;(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思考】描述东非大裂谷的走向和地表特征 (1)东非裂谷,南起赞比西河口,北经红海,一直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2)两岸悬崖壁立,附近还有许多死火山和活火山,谷底湖泊连串。 2、气候——对称分布 气温: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与亚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 降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年降水量比北非丰富得多,大部分地方的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几个地区的气候的成因: (1)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热带雨林气候 (2)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南北两侧的热带草原气候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②非洲赤道附近东部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高,气温低,空气对流弱,降水少 (3)热带沙漠气候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交替控制【思考】非洲气候类型的分布有何特点?并简要说明原因。 (1)以热带气候为主;(2)干旱沙漠面积广大;(3)气候类型呈南北对称,呈带状分布。【思考】分析几内亚湾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东北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几内亚湾:受赤道低压和西南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多雨;沿岸几内亚湾暖流流经,增温增湿。马达加斯加东岸:南回归线穿过南部,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又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湿增温。【思考】非洲赤道穿过东部地区,为什么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穿过的非洲东部,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河流 (1)尼罗河 水文特征:上游、中游、下游 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下游农田的肥力下降,海浪使尼罗河三角洲 受到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 (2)刚果河 刚果盆地(世界最大的盆地) 成因:内陆湖地壳上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概况:向心状;水文特征:水位高、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喊杀两肖、无结冰期、富水能;该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的原因:上游流经刚果盆地边缘、落差大,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流量大;下游深切西部山地,形成串珠状峡谷,水能丰富 流量大而稳定(流量仅次于亚马孙河) 水力资源丰富 河段特征:①上游:水流湍急;②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落差小, 水势平稳;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 (3)尼日尔河: 尼日尔河从上游到中游流量减小,从中游到下游流量增大 原因:上游到中游,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逐渐减小,用水量增多;中游到下游,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增大。 (4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