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的弹词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振铎的弹词研究

郑振铎的弹词研究 郑振伟 【摘要】本文回顾郑振铎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在弹词方面的论述,包括弹词始于变文,弹词和诗史的模 拟,以及弹词的分类等,尤可注意的是他对于女性弹词的重视。郑振铎尝试开辟研究文学的新途径,包括中国 文学的外来影响考、新材料的发现,以及中国文学的整理,他对弹词的研究是其所倡导研究文学新途径的示范, 其中也应和着郑振铎的文学观──文学应是时代、社会和情感的真实表现。 【关键词】俗文学 弹词 变文 史诗 穆尔顿 一、一、前言前言 一一、、前言前言 郑振铎 (1898-1958)对“俗文学”的看法非常宽,以为它包括了通俗文学、民间文学,以及大众文学。在《中 国俗文学史》的首章,他把俗文学和正统的文学放在对立的位置上,得出“正统的文学的范围太狭小了,于是 ‘俗 文学’的地盘便愈显其大,差不多除诗与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体,像小说、戏曲、变文、弹词之类,都要归 1 到‘俗文学’的范围里去”的说法 。《中国俗文学史》于 1938 年初版,这种以雅俗,又或是民间的与文人的对 立方式,仍见出陈独秀(1879-1942)《文学革命论》“三大主义”的影子,“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 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 2 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如果再参照郑振铎提出来的 “俗文学”六大特质, 包括 “大众的”、“无名的集体的创作”、“口传的”、“新鲜的,但是粗鄙的”、“其想象力往往是很奔放……但也 3 有其种种的坏处”、“勇于引进新的东西” ,也就更清晰。很明显,郑振铎是要打破以正统文学为尊的观念。 就文体而言,郑振铎所指的 “俗文学”,包括:(1) 诗歌(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等);(2) 小说 (专指话 本:1.短篇的,即宋代所谓 “小说”,如“三言”;2.长篇的,即宋代所谓 “讲史”,如《水浒传》以及后来的 《红 楼梦》等;3.中篇的,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3) 戏曲(1.戏文;2.杂剧;3.地方戏);(4) 讲唱文学 (1.变文;2.诸宫调;3.宝卷;4.弹词;5.鼓词);以及 (5) 游戏文章(俗文学的 “附庸”,如《僮约》、《燕子赋》 等)。由于所涉及的内容极多,故本文只取 “讲唱文学”中的 “弹词”为重点作一论述,以见郑振铎在弹词研究 方面的开拓和贡献。 二、二、郑振铎的文学观和俗文学郑振铎的文学观和俗文学 二二、、郑振铎的文学观和俗文学郑振铎的文学观和俗文学 4 车锡伦 (1937- )指出 “俗文学”这个概念来自日本,郑振铎是借用的 ,而刘锡诚(1935- )也论及 “俗文 学”和郑振铎的渊源5 。什么是 “俗文学”?郑振铎认为是: 1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1959 年 11 月) ,页 1-2。 2 陈独秀,《新青年》(东京:汲古书院,1970-1971,复印本),2 卷 6 号(1917 年 2 月) 。 3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页 4-6 。 4 刘锡诚主持,《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民间文化论坛》,2005 年 5 期,页 4 。关于 「俗文学」一词,狩野直 喜(Kanō Naoki ,1868-1947)于《艺文》第 7 年第 1-3 号(1916) 曾发表 《支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