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济博弈论5概要.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博弈论5概要

不对称信息静态博弈 在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初,博弈论的研究开始进入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正是信息不对称的考虑,在博弈论的研究中将经济学家与数学家区分开来。本章我们考察静态情况下的不对称信息博弈。 第一节 信息不对称博弈的表述 什么是信息不对称呢?参与人在博弈中掌握着不同的信息,就是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对于博弈的结果或者说预测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 5.1.1信息不对称影响资源配置 例子5.1 二手车市场 小李通过了托福考试,被美国一所大学录取了。小李要出国留洋了,打算把自己的座驾卖掉,一是可以处置座驾,二是可以筹一笔钱,好在国外用作为生活费。 小李的座驾是比较新的,去年才买的新车,开了一年,没有什么机械问题,其实由于磨合很好,比起刚刚出厂的新车还要好用呢!小李估计自己的车价值至少值20万元。 老王是一位下岗的师傅,刚刚开了一个小作坊。他准备买辆二手车作为跑业务的交通工具,于是在二手车市场上与小李讨价还价上了。 老王不清楚小李的车的质量情况,关于小李提出他自己的车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新车这样的说法,老王是半信半疑的。老王认为小李的车最多值20万元,但是又很可能在20万元之下,如果存在一些质量问题的话 当然,小李的车看起来还是蛮新的,试驾一下感觉也不错,至少还是值一些钱的,譬如10万元。因此,老王认为小李的车价值在10万到20万元之间。所以,他提出只愿意花一个平均的价格即15万元买小李的车。 但是,小李认为自己的车真正是没有任何质量问题的新车,价值的确是值20万元的。然而,不管小李怎么说,老王就是不相信。因为,老王不认为小李有积极性说真话。 小李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是蒙受损失把价值20万元的车以15万元卖掉,还是将车开回去,另外想办法筹钱去美国读书。对于小李来说,损失5万元还是很大一笔数字的。所以,他没有把车低价卖了,而是开回去了。 这边的老王呢?他回头又找到老张,因为老张正在卖一辆旧车。老张的车是与小李的车一样的牌子和车型,并且表面看起来新旧也差不多。 但是,其实老张的车比小李的车旧多了,并且还有机械问题,尽管不容易发现。老张自己也认为这车只值10万元。老王也报出15万元的价格,老张喜出望外,立即答应,并且乐呵呵地说马上帮助老王把车开到老王的家里,晚上还要请老王吃饭呢! 老王是有心计的,他知道,刚才小李不愿意将车以15万元卖给他,说明小李的车价值一定在15万元之上——因为,小李比老王更加知道那车的质量问题,也就是说,小李与老王关于车的质量问题是信息不对称的。小李比老王知道车的情况要多一些,即拥有更多的信息。 现在,老王见老张一口就答应以15万元成交,说明车的真实价值,或者是老张认为的价值,是在15万元之下。 于是,老王又反悔了,提出价格还应该继续下调。尽管老张对于老王的行为不满意,但是他还是很愿意与老王讨价还价。只要老张还愿意与老王讨价还价,就说明老张的估价还继续低于老王的喊价。老王对于这一点是心知肚明的。于是,老王一鼓作气地压价,终于将价格压到10万元;这时候老张怎么也不愿意让步了。于是,两个人以10万元成交。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小李事前就预期到这样的结果,知道他的车不可能以真实的价值卖出去,他根本就不会来二手车市场的。于是,在二手车市场上,其实都是老张那样有问题的车在兜售。 还有,老王也知道,或者说预期他在二手车市场只能够买到有问题的车,尽管价格便宜。如果老王不打算买有问题的车,他也根本不会来二手车市场的。 这里有几点结论: 二手车市场存在这样的问题,即没有好车卖,卖的都是有问题的车,这叫做”逆选择“; 二手车市场出售车的成交价格都很低; 如果没有多少人愿意买有问题的车,二手车市场很可能只有卖家没有买家,市场会崩溃。 其实,上面这些特征是二手车市场通常被观察到的现象。 美国经济学家Akelof首先发表论文指出二手车市场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拉开了研究不对称信息博弈论的序幕。在1970年代,Akelof在论文《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Harsanyi,1967、1968)的方案是,尽管参与人对于别人的有关信息缺乏了解,但是在博弈开始之前知道自己的信息,譬如,企业知道自己的成本情况,尽管不清楚别的企业的成本状况。企业知道自己的信息被叫做“私人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另外,尽管不知道其他企业的成本,但是作为同样一个产业里面的企业,该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成本情况大致判断竞争对手的成本状况在什么样的范围,这种判断可以用概率方法来测量。譬如,用概率来预测竞争对手的平均成本等于任何一个可能数值的可能性。 我们经常说不清楚某个事情,会说“天知道”。好了,海萨尼就是用这个“天知道”的概念,来刻画不对称信息。 他的假设是,有一个虚拟的参与人N(Nature),可以翻译成“自然”,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