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精选)【医学课件】 痢疾教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痢疾 一、概述 【定义】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的夏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病名源流】 《内经》称之为“肠澼”、“赤沃”。 《难经》称之为“大瘕泄”。 《伤寒杂病论》痢疾与泄泻统称为“下利”。 《肘后备急方》“天行毒气,夹热腹痛下痢”始以“痢”称本病。 《千金要方·脾脏》称本病为“滞下”。 《济生方·痢疾论治》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 【范围】 中医以主要临床表现归类。 西医以病因分类,包括菌痢、阿米巴痢疾、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等。 二、病因病机☆ 痢疾的特征症状: 腹痛、里急后重 下痢赤白脓血 季节特点 时邪 天暑:疫毒与湿热 瓜果生冷与食腐 脂络受伤 气机阻滞 『病因』 《素问·太阴阳明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入五脏则月真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丹溪心法·痢病》“湿热为本”。《类证治裁·痢症》“症由胃腑湿蒸热壅,致气血凝结,夹糟粕积滞,迸入大小肠,倾刮脂液,化脓血下注”。 1、感受时邪(包括湿热疫毒、时令之邪) 2、饮食内伤(饮食不节或不洁) 3、与情志内伤、以及脾肾不足亦有关系 『病机』 发病:中气强弱与发病密切相关? 病位:主要在肠,也损伤脾胃、久则及肾。《景岳全书·杂证谟·痢疾》“凡里急后重者,病在广肠最下之处,而其病本则不在广肠而在脾肾”。? 基本病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伤。 病性:初期多实证,多见疫痢、噤口痢、湿热痢、寒湿痢。下痢日久,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寒热并见,如阴虚痢、虚寒痢、休息痢。 病势:病性有湿热、寒湿两种,而以湿热为主。因湿性趋下,病先入肠胃,久则损伤脾胃。 病机转化:寒热转化、化燥伤阴、湿久伤阳 三、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主症:腹痛、里急后重(腹部阵痛、痛而欲便、便而不爽)、大便次数增多,泻下赤白脓血。 2、暴痢起病突然,病程短,可伴恶寒、发热等;久痢起病缓慢,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疫毒痢病情严重而病势凶险,以儿童为多见,起病急骤,有腹痛、腹泻尚未出现之时,即有高热神疲,四肢厥冷,面色青灰,呼吸浅表,神昏惊厥,而痢下、呕吐不一定严重。 3、多有饮食不洁史。急性起病者多发生在夏秋之交,久痢则四季皆可发生。 『治疗原则』 主要根据寒热虚实辨证,有温、清、补、通几个方面,若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者兼顾施治。 刘河间:“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 痢疾初起,以实证、热证多见,宜清热化湿解毒;久痢则虚证、寒证多见,宜补虚温中,调理脾胃,兼以清肠,收涩固脱。 治疗禁忌:忌过早补涩,忌峻下攻伐,忌分利小便等。 『分证论治』★ ①湿热痢 症 下痢,实证、热证表现。 舌、脉: 理 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受伤 法 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 芍药汤 药 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的区分。 可兼夹食滞,甚而是食滞成积而利下不爽。 初起兼表证,有恶寒发热,头身痛者,用荆防败毒散,解表 举陷,逆流挽舟。 若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症见身热汗出,脉象急促者,则用葛 根芩连汤表里双解。 ②疫毒痢 症 下痢,实证、热证表现。 热毒充斥征:病起急骤,壮热,神昏惊厥 舌、脉: 理 疫邪热毒,壅盛肠道,燔灼气血 法 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药 热毒秽浊壅塞肠道:承气汤。 神昏谵语:热毒深入营血,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 痉厥抽搐;热极动风,用镇肝熄风之品。 暴痢致脱,见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唇舌紫黯,尿少, 脉微欲绝者,当益气固脱。 ③寒湿痢 症 痢疾,寒证、实证表现。 湿邪困阻: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 舌、脉: 理 寒湿客肠,气血凝滞,传导失司 法 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 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药 半夏藿香平胃散 痢下兼赤者,当调营和血,加当归、芍药。 脾虚者,白术、神曲等健脾开胃。 寒积:温脾汤意。 暑天感寒湿而病者,可用藿香正气散加减,以祛暑散寒, 化湿止痢。 ④阴虚痢 症 痢疾,虚实夹杂证,热证表现。 阴虚内热征:虚坐努责,心烦口干,至夜转剧。 舌、脉: 理 阴虚湿热,脉络受损 法 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 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药 驻车丸:黄连阿胶当归干姜 虚热灼津:口渴、尿少、舌干,养阴生津。 痢下血多者,可加丹皮、旱莲草以凉血止血。 湿热未清:口苦,肛门灼热,可加白头翁、秦皮清解。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