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章--地球.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章--地球.ppt

3、地核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为界限。由2900km至地心为地核。厚度3743km,占地球体积的16.3%,质量的1/3。 地核又根据4640km和5120km深度划分为外核、过度层和内核三个圈层。 外核平均密度10.5g/cm3,为液态物质;过度层波速变化复杂,并测到波速不大的横波,推测由液态向固态过渡部分;内核平均密度12.9g/cm3。内核纵波速度11.2km/s,横波速度3.7km/s,显然内核横波是由纵波速度重新转变而来,这表明内核是固体。 1、大气圈(atmosphere) 大气圈(atmosphere):是指环绕地球的最外面的一个圈层,由大气组成。 物质成分:以N、O为主,占98.5%,其次为CO2、水气和固体杂质。 大气圈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层逃逸层 二、地球的外圈 ⑴对流层(troposphere) 对流层(troposphere,9—18km):对流层在赤道厚度18km,两极厚度9km,集中了大气79.5%的质量和几乎全部水气。主要成分是氮和氧(约98.5%)。 由于温度主要来自地面反射回来的辐射热,所以近地面温度高,远离地面温度降低,平均每升高1km温度下降6℃,称为大气降温率。按此规律,对流层顶部气温在赤道地区可降低到-53 ℃,两极地区降低到-83℃。 * 第二章 地球 第一节 太阳系 太阳系(solar system):由一颗恒星即太阳和围绕其运转的八大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和星际物质组成。太阳直径11×108km。 太阳 2007年元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决定将冥王星开除,从此太阳系行星数量将由九颗减为八颗。 冥王星(左)及卡戎星的照片 星际物质:是指弥漫于星际空间中极为稀薄的物质,可分为星际气体和星际尘埃。 星际云:星际物质密度超过10-1000个质点/cm3的区域称为星际云。 天鹅座猫眼星云 哈雷彗星 银河系:是一个由1500亿颗恒星和大量星际物质组成的天体系统,侧面看呈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直径10万光年。包括银心、银盘、银道面。 盘古开天 宇宙 星云和星际物质 恒星 太阳系 其它恒星 太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矮行星 其它小行星 类地行星 类木行星 远日行星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冥王星 (10亿个星系组成) 赤道半径:6378.14km; 两极半径:6356.755km; 平均半径:6371.004km; 体 积:1.08×1012km3 表面积:5.10×108km2 质 量:5.97×1024kg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形状:象一个“梨子”,赤道半径较两极半径大21.36Km,(6378.14—6356.755km),南半球要比北半球“膨大”一些,南极内凹约30m,北极外凸约10m。 第二节 地球的物理性质 上述赤道和两极重力值均为标准重力值。 实际上地球内部物质密度不同,测点高度不同,会导致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产生偏差。测量值大于标准值称为正异常,小于标准值称为负异常。 二、地球的重力 地球表面重力(gravity):指地面某处受地心引力和该处的地球自转离心力的合力。 1、地表重力 地面重力场随纬度增加而增加,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赤道重力加速度:978.0318cm/s2; 两极重力加速度:978.2177cm/s2; g=9.780318(1+0.0053024sin2φ-0.0000059sin2 (2φ))(φ为纬度) 2、地球内部重力 地球内部任一点重力为: 式中:G=6.672×10-13,N.cm2/g2; m—地球质量,kg; r—该点距地球的距离,km。 重力在地球内部随深度呈不规则变化,在2900km范围内大致逐渐增加,但有波动,再往深处迅速减小,地心处为零。 三、地球的密度和压力 1、地球平均密度和地内密度变化 根据万有引力公式计算地球质量:5.9742×1021t,质量除体积得平均密度5.516g/cm3。 地表被海水覆盖,密度1.03g/cm3,地表岩石密度小,推测地内有密度更大的物质。 据布伦研究(地震波走时、地震相和地球内部结构、密度分布的关系) 地壳表层的密度:2.7g/cm3, 地内33km处:3.32g/cm3 2885公里处:自5.56陡增至9.98g/cm3 6371公里处:12.51g/cm3。 新西兰地震学家 地内压力随深度而增大: 地球内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