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作文.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十四节气作文

让我们一起来看“二十四节气”主题作文怎么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2013年,我国启动“二十四节气”申遗工作。 老孟:这是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啊。 小郦:“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久违的诗意啊,挺美的。 小丁:都信息时代了,现在过日子谁还看二十四节气?、 【材料二】 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关于“二十四节气”,你怎么看?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优秀作文 1、时间的韵味福州一中 黄慧宇 比起日历中跳动更换着的冷冰冰的数字,中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所勾勒出的和煦春风、倾盆夏雨、晶莹秋霜和飘飞冬雪是否更能牵动你的情怀?在这匆忙的现代生活中,二十四个蕴含着悠久文化气息的节令,是否能给予你诗意的触动,是否能引起你心底对自然万物久违的感知?不得不说,在信息时代,时间给人们带来的意义在不断地缩小简化。日历一页页翻过,似乎只有计数的作用,机械,冷冰。我们生活在钢筋骨架所构成的鳞次栉比的大楼里面,已经太久没有去触摸四季的脉动。每天的晨曦日暮也不再呈现变幻的自然之美,而成为标志着上下班的单调的变化。单调、麻木、机械,现代人就像一只上了发条的表,昼夜不息地动作着,等待着死亡来宣告一切的终结。与此相反,早在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却将时间的韵味写在二十四节气中。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中国人传统生活智慧的表现,是中华文化宝贵的遗产。与现代文明不同,农业文明贴近大地,敬畏自然,将人的生活与气候物候的变迁紧密相连。二十四节气看似只不过标出了一年中气候变化的节点,本质上却反应了古人认真对待生活、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种态度是陶渊明“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质朴、认真,是“黄梅时节家家雨”的闲适悠然,是“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时缅怀先人的深情……逝者如斯,二十四节气所记录下的不只是日升月落,不只是春华秋实,更有在这莽莽尘世之中对生活所怀有的赤诚而真挚的心意。而在现代生活中,这种心意更具它的时代价值。太多太多的现代人,在不停地为生计、为金钱、为名利奔走,忘记了自我,忘记了初心。时间于他们而言,不过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年华流逝,无所归依。但是,在匆忙的生活中,我们更应该去寻找荷尔德林所言的“诗意的栖居”,寻找充沛的生活的热情,否则,一切的努力都将如叔本华所言,是在“为了生活的目的而毁坏生活的本身”。当然,这样的生活绝非提倡回归远古,而是提醒现代人把传统的智慧融入新时代的血液。而今,春至已过,霜雪正酝酿出一个新的春天。你是否于寒风中闻到了春的消息?2、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福建师大附中 赖彦秀近日,二十四节气的申遗工作引起了热议,在信息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的今天,传统文明不断消亡,因而,余存的这些老智慧也就显得弥足珍贵。可是,正如时代的铁蹄将踏破残旧的世界,这些传统文化是否具有现实意义呢?我认为,应点亮老智慧的新光彩,用创新寻找它们蕴于深处的历久弥新的时代光辉。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是属于老祖宗的智慧,应全盘接受,以不忘前人之心;也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计术之下,节气的农业指导作用减弱,不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无需继承发扬。这两种观点,均是认同了老智慧就该安守于“老”,无法在现今社会发挥出生机。然而,二十四节气绝不该是被扔进博物馆中珍藏的东西。我不反对二十四节气的科学内涵属于老旧的文化,也认同其中包含的实践指导意味在现如今已经跟不上科学发展的速度,在生产中颇显“鸡肋之味”,然而,这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古人对自然之道的认识和掌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法以及总结前人经验,不断创新的精神内涵,却是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闪耀着智慧的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正是当下浮躁,难以沉静的科研工作乃至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吗?二十四节气饱含着古人对天象的认识,对自然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自身水平的超越,只有在现今的科学研究中有着超越自我的决心以及创新的意念,科学才会进步。只有在浮躁的社会中建立起和谐的共处之道,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才会更加美好。也有人认可,二十四节气中包含着诗意的美感,认为节气中的诗意是文化该被保留下来的一份文艺气息。我认为这恰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乃至在其他存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不可复制也不可代替的东西——人文气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早已将节气融了进去,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在诗中,在画里,在祖祖辈辈的口耳相传里,直到现在,生活中也常出现节气的影子,不同的节气,要吃不同的东西,这样的观念不也正被“食以为天”的中国人很好地继承并发扬了下来吗?在节气中,早已包含了人文精神,成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