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比较文学 第一讲 导论 -.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 比较文学 第一讲 导论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范利伟 可比性 对可比性的质疑 可比性概念的含混性 是否有必要刻意突出可比性? 文学性 国际文学关系史的史学性 跨学科研究以及比较文化研究 都与文学有关 比较文学研究体系 研究体系 影响研究: 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出放送、传播、接受这三个方面,要求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 流传学 站在“放送者”的角度,来对某个民族文学的作家、作品、文体,甚至是整个民族文学在国外的声誉、反响或影响,进行研究。由于这种研究必须找到接受者,并证明上述种种联系的事实和落脚点,所以,其研究的重点往往是放送者对接受者的影响。 渊源学 这是从接受的角度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的外来影响,研究它的题材、主题、思想、风格乃至艺术技巧等的来源。研究者追根溯源,精心考证,探求它们的放送者,揭示其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者必须做精细的考证工作,一点一滴地找到事实根据。 有时候不能得到最终的确证 媒介学 这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 放送者对接受者产生影响,其间必须有传递者,也就是媒介。媒介可以是人,可以是物,也可以是某种行动方式。传播的方法有翻译、评介、改编、借用、模仿、演出等,传播的途径则有文字交流、人员来往、各种聚会等。 接受理论对影响研究的刷新 接受理论使影响研究不单要研究A民族文学如何影响了B民族文学,而且要研究B民族文学如何接受这种影响,也就是说,从单向的过程变成了双向的过程,从而为这一领域开辟了许多新的层面,也使许多问题得到新的更加合理的解释和更加深刻的研究 从文学成就上讲,莎士比亚高于易卜生。但易卜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大于莎士比亚 陀思妥耶夫斯基比屠格涅夫深刻,但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却不如屠格涅夫 平行研究 平行研究是对那些没有事实联系的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比较其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引出有价值的结论。 文类学、主题学、比较诗学、形象学 文类学 这是指对于文学种类、文学体裁的比较研究。 在世界各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文体,自然地沿着韵文、散文、小说、戏剧等类同的方向演变,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的民族特征,演化出种种独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各国的文学分类方法、文体特征也各不相同,因此,比较研究各民族的文类学理论与方法,各民族的文学体裁、文学种类及其形成原因等。 主题学 研究同一主题在不同民族文学中的不同的表现形态及其形成原因、发展过程。 一般来讲,主题是指文学作品中通过形象、情节、意象等艺术因素所体现出来的观念和认识,是作品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题材、情节、人物、母题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因此,主题学研究也可以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即包括题材、人物、母题等的比较研究。 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进入高等学校的课堂 1870年,俄国学者维谢洛夫斯基在彼得堡大学举办了“总体文学”讲座, 1871年意大利学者桑克蒂斯(Franeeseo Sanctis,1817—1883)在那不勒斯主持“比较文学”讲座, 同年,查理·谢克福德(Chades Shaekford,1815--1895)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举办了“总体文学与比较文学”讲座, 1892年,法国学者戴克斯特(Joseph Texte,1865--1900)在里昂大学举办了比较文学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与工具书的出现 1895年戴克斯特完成了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也是第一篇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895年,他的同学贝茨(LousPaul Betz,1861—1903)完成了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 紧接着贝茨发表了《比较文学目录初稿》。 法国学派 法国比较文学是在实证主义思想指导下发展起来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指责 巴登斯贝格,研究法国文学中的外国影响。主要著作《歌德在法国》、《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采用严格的实证方法,主张言必有据,反对牵强附会。 巴尔登斯贝格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了当时法国学术界。法国比较文学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研究特色,并取得了国际学术界的承认,后来有所谓“法国学派”之称。 梵第根 1931年,巴黎大学教授梵第根(Paul Van Tieghem,1871—1948)出版《比较文学论》,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法国文学的成就,阐述了比较文学的理论、方法和历史。他把比较文学视同历史科学,认为它应研究国与国之间文学作品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关系,找出文学影响的途径。 《比较文学论》戴望舒翻译 梵第根 “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

文档评论(0)

5611907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