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1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藤野先生1概要

本文需要注意的几个重点内容: 1、注意鲁迅主要选取了哪些事例来表现藤野先生的为人和教学的? 2、藤野先生为什么是鲁迅认为的我师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3、在本文所描述的时期内,鲁迅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主要写了清国留学生在东京的情况,写了哪些事情?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对他们是怎样的态度吗? 1902年前后中国的历史: 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1898)刚刚结束,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刚刚打完(1900),《辛丑条约》刚签(1901)。同盟会(1905)尚未建立,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1911)还未成功。宣统也未退位(1912)的清朝末年。 第1段:赏樱花。主要抓住清国留学生的辫子做文章,其中的寓意是—— 清朝以前,我国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头发终身不剪(和尚、尼姑除外)。 20岁举行冠礼之后,把头发束在头顶,上面加“冠”。清人入主中原之后,强制推行清朝发式:将前额头发剃掉,后面留起辫子,当时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之说。 清朝末年,有反清思想的知识分子,例如鲁迅,率先把辫子剪去。所以当时仅凭辫子就可以辨别对清王朝的态度。也有的辫子剪掉后又后悔了,就续一条假辫子。鲁迅小说《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就是这样。还有一种是革命来了,就把辫子盘在头顶,用一根筷子别住;革命失败了,就放下来。阿Q就是这样。 “清国留学生” 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留着辫子,不肯剪掉,说明他们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 而辫子盘在头顶,又说明他们追求时髦,显示自己赞成“维新”。一旦维新失败,还可以把辫子放下来,表示自己是保皇派。总之,不伦不类,不土不洋,是首鼠两端的两面派。 鲁迅为什么厌恶和嘲讽“清国留学生”? 鲁迅是抱着“科学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破家亡于不顾,白天逛公园,晚上学跳舞,打着“维新”的旗号,却又忠君保皇,不学无术,所以鲁迅厌恶他们。 第二部分内容较长,浏览这一部分,看看作者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试着将这一部分分成四个层次。 第1层(4、5段):写在仙台受到的“优待”。 第2层(6-23段):记叙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的几件事。 第3层(24-31段):写作者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4层(32-35段):与藤野先生告别。 藤野先生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 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他对作者这样一个来自弱国的学生所表现出的不同寻常的热忱、尊重、毫无民族偏见的支持和鼓励。 1、阅读第36、37段,作者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情感? 2、第38段中,叙述了三件与藤野先生相关的事情,请概括。 3、准确理解这段文字:“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本文的线索实际有两条: 请同学复述:弃医从文的原因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从文? 学习第二部分第一层: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非因果关系显示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推理。 表达了鲁迅受到屈辱和歧视以后内心的愤激之情(愤懑、辛酸)。也表现了他对自己处境的反省。 匿名信事件: 讥讽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 ”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 那些人们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精神上的愚昧麻木、冷漠、幸灾乐祸,毫不觉悟。 看电影事件: 给俄国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鲁迅对此深表痛恨,民族自尊心也受到严重挫伤。 【杂谈】看客心态--中国人的劣根性 提到看客,我们必然会想到鲁迅先生笔下众看客们。阿Q是我们最熟悉的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当阿Q被送到断头台时,断头旁边站着一群跟蚂蚁似的张着嘴的看客。鲁迅先生笔下的另一个人物单四嫂同样也遭到看客们的冷遇。当单四嫂的儿子宝儿死的时候,巡警绑了白背心,来到街上示众,围观之人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几堵人墙,密不透风。鲁迅先生在《药》里曾经这样形容看客--“领颈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    2004年10月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