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形象课件概要
链接高考 (2012·全国课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1)这首诗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2)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1)二者的关系是: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磨,和泪作书。(2)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3·全国课表)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蓬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都受到封侯,而自己只能做个闲散的江边渔翁。(2)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与牢骚。 9.(1)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2)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 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 (2)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的? 1、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2、①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②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表现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答题技巧指导 【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2)试说说这首诗中形象的特点。 (3)通过诗中形象的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 【答题思路】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要特别注意语言简练而准确;(什么形象) 第二步:找出并描摹诗歌的形象;(形象特征) 第三步:揭示作者通过形象所表达出的情感。(思想情感) 次石湖书扇韵 姜夔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参考:(1)诗歌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 (2)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评分细则:答出水乡景象给1分;每答出两处景物给1分,答出一处不给分,依次类推,给满3分为止。) 解题技巧指导 考查景象试题往往和考查意境的试题相联系,常见的提问方式或提问角度如下: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