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概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概要

电影海报 总结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时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一方面表现,彼此隔绝的静态乡村式社会,转化为开放的、被各种资讯手 段紧密联系起来的动态城市式社会,礼俗社 会变为法理社会,人际关系由身份变为契约,这些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从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的农业社会向以商品经济为主导的工业社会的 演化过程,反映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变化。是我们研究近代中国一个重要方面。 谢谢观看 拜拜! 2、饮食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传统饮食十分丰富,而且由于中国版图辽阔,在饮食方面还各具特色,南方主食是米饭炒菜,而北方则喜欢面食。 (2)鸦片战争后:在西俗大潮的冲击下,中国社会的饮食形式在晚清后期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西餐馆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士大夫以西餐为时髦,开始出入西餐馆。一些讲面子、比排场、赶时髦的人,请客和应酬也选择西餐馆。西餐馆以上海北京最多。西式的糖、烟、酒和饮料也传入中国,逐渐为百姓所接受。 3、居住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皇室贵族住深宅大院,比如老北京的四合院,普通老百姓住普通民房。 (2)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建洋房,最早是葡萄牙人在澳门建的西式住宅。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一些城市大兴土木。很多大城市,纷纷出现洋楼,成为当地建筑的新潮流。在洋人高楼大厦的影响下,中国人也开始建筑西式或半西式住宅。西式住宅开始出现在沿海大城市里并不断增多。民国时期的大城市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中花园洋房最引人注目。但变化主要出现在大城市,广大内地特别是农村几乎没有变化。 西式的洋楼、教堂 4、传统习俗 (1)婚嫁习俗 婚礼是标志与庆贺结婚的民俗形式。近代汉族主要的婚姻形态仍然是封 建包办买卖婚姻。受男女平等观念以及西方婚俗的影响,19世纪五六十 年代,少数与外国人交往密切的士大夫中有用西礼结婚的现象,“前日为 春甫婚期,行夷礼”光绪年间,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出现了婚姻论财不 问门第的现象,西式婚礼渐有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结婚形式 在大城市及沿海通商口岸开始流行,“光宣之交,盛行文明结婚,倡于都 会商埠,内地亦渐行之” 。辛亥革命后 ,人们摒弃了旧社会繁琐的婚嫁 仪式,有的甚至到教堂里举行婚礼,妇女可以改嫁,离婚。例如末代皇 妃淑妃文绣就勇敢地与溥仪离婚。 此后,婚姻自由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同,婚嫁礼仪也逐渐简化。 (2)剪辫子、废缠足 在清朝末期的外国人眼中,中国最令人惊异的有两大习俗:一是男人留辫子,一是女人裹小脚。 鸦片战争前,男子皆留发蓄辫,剃得锃亮的前额、油光水滑的发辫,还逐渐成为中国男性美的一种标志。 女子则以“三寸金莲”为美,裹脚缠足。 鸦片战争后,人们痛感中国积弱由于民智未开,欲启民智必先革除社会中的陈规陋习,鸦片、缠足即为两大现象。近代社会风俗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倡导“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后,禁止蓄辫、缠足。社会风气开朗,百姓纷纷剪辫放足。 剪辫 清朝的辫子发式 民国剪辫令 街边剪辫留下的长发 剪辫后的广州中学生 (3)社交礼仪 传统社交,人们见面要行作揖、拱手、跑拜、请安等礼。跪拜本是互相致意的姿势,但在封建时代成为敬重、臣服的一种礼节,以体现封建社会的等级尊卑,跪拜主要对尊长,最隆重的是行三跪九叩大礼,平辈之间一般用作揖、拱手方式即可。与此相适应还有一套“大人”、“老爷”、“太太”、“老太太”等称谓。 民国以后,明令祭孔时“除去拜跑之礼,改行三鞠躬,祭服则用便服。”废除社交中实行的叩拜、相揖、请安、拱手等旧礼节,改行鞠躬礼为主。行鞠躬礼,使用“先生”、“君”的称呼,反映出近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总之,脱帽、靶躬、握手、鼓掌等新礼俗逐渐成为中国通常的“文明仪式”、“文明礼”。 (4)节日习俗 中华民族的节日习俗独具特色,近代的岁时令节从总体上仍然沿袭自古以来的民间形成的节庆习俗,如元旦(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传统历法得落后性非常明显。民国政府成立后,宣布全国改用阳历,以求与国际上通行历法相一致。一些有意义的新式节日、纪念日相继出现在人们的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之中。民国初年的新纪念日除了民国成立日(元月1日)和国庆(10月10日)纪念以外,还有革命先烈纪念日(3月29日)、国耻日(5月9日)等,二三十年代又有了国际妇女节(3月8日)、儿童节(4月4日)、国际劳动节、学生运动纪念节(5月4日)等等。特别是受西俗影响,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在城市中普及。这些都为中国的节日时令习俗增添了异彩。 传统的年画、剪纸 (二)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变化 1、鸦片战争前:在传统社会,代步工具主要是马车、牛车、肩舆(轿子)、木船以及骑马、骑驴、骑骆驼等。通讯主要依靠驿站传递信件。 2、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的火车、轮船、电车、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