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文化漫谈
安徽历史与文化简述 清代安徽省政区图 一、安徽地理 ———————————— 安徽清朝康熙六年(1667)建省,以安庆府和徽州府两府之首字,合而定名为“安徽”。境内有皖山、皖水,春秋时期有古皖国,故简称“皖”。 安徽地处祖国东南部,位于北纬29°41‘—34°38’与东经114°54‘—119°37’之间,居华东腹地。东连江苏、浙江,南接江西,西临湖北、河南,北同山东接壤。东西宽约450km,南北长约570km,总面积13.94k㎡。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现辖16个地级市、62个县(市)、43个县级区和152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2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902万人,常住人口5988万。 安徽省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地貌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境内山脉主要分属大别山山系、黄山山系和天目山山系,海拔高度约在500-1900米之间。大别山系位于江淮之间、跨皖鄂豫省、大部分在安徽省境内,最高峰海拔1700米左右。黄山山系位于省境江南地区中部,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古人早就有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最高峰天都峰海拔1864,是安徽境内的最高峰米;天目山山系位于省境南缘,为皖浙两省界山;大别山以东的江淮丘陵,海拔多在100米—200米之间,最高峰不超过400米,低处为海拔10—30米的起伏不定。 境内河流自北向南分属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新安江位于省境南部,发源于休宁县内,为浙江省钱塘江正源,向东经新安江水库流入钱塘江,境内流长240公里,流域面积6400平方公里,支流多为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全省有大小河流200多条,大小湖泊500多个,大小水库5000多座。位于省境中部的巢湖,是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平均水深1—3米,常年面积约750平方公里,水质优良,适合各类淡水动、植物生长。位于皖南的太平湖,是全省最大的人工水库,面积90平方公里,风景秀丽。 安徽地处中纬度,淮河和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淮河以北属南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 。 安徽地形复杂,是华北平原和华中丘陵的连接部,兼有平原、丘陵、山地、岗地、湖泊和洼地。淮河、长江把安徽自然分割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板块。安徽地理位置险要,是沿海与内陆腹地的过渡带,为中原襟喉之地,自商周以来,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农林渔茶桑繁盛之地,南北商旅的通衢和人文荟萃之区。 二、安徽建置沿革 商朝兴起于淮泗地区,亳州至河南商丘一带,是商汤的发祥地。商朝安徽境内的部落方国主要有:长丰境内的虎方、金寨东南的英、六安的六、巢湖的巢、萧县的萧、凤阳的钟离和泗县一带的徐等国。亳曾一度成为商朝的首都。 西周建国后大封诸侯,安徽境内的封国以及夏商遗留的部落方国主要有:淮北地区的徐、谯、向、蒙、慎等,江淮之间有皖、州来、钟离、六、宗、蓼、巢及群舒等,江南则主要有鸠兹、宣邑等。 春秋战国时期,安徽境内的诸侯封国大部分为楚、吴两大国兼并,史称安徽为“吴头楚尾”。两国在淮河和长江流域反复争夺,吴国终为越国所灭,楚又继续瓜分安徽。公元前241年,在秦国逼压下,楚国迁都寿春。公元前223年,破寿春,楚亡。公元前222年,平定江南,安徽全为秦所有。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中国。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最初于全国设36郡,后增设至40余郡,安徽境内分属九江(治寿春)、会稽(治吴,苏州市)、泗水(治相,淮北相山)、颍川(治阳翟,禹州市)和6砀郡(治砀)、25县。 西汉建立后,实现郡县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汉高祖大封诸刘王国,同时将全国分为13州,以监察郡国。西汉末年,有郡国103个,县邑1314个,侯国241个。安徽境内属扬州、徐州、豫州3州管辖,涉及7郡3侯国73县。东汉时期,西汉监察区的州演变成一级行政区,一度将13州并为9州,安徽仍属扬州、徐州和豫州三州管辖。安徽共有5郡4侯国67县。 三国时,安徽皖南为孙吴占有,淮北为曹魏占有,江淮之间成为双方争夺地带。 西晋短暂统一,行政体制沿袭两汉,安徽分属扬州、豫州和徐州,63县分属9郡4侯国。 (三)隋唐五代时期 公元589年,隋朝统一中国,结束行政区划混乱局面,实行郡县两级政权体制。609年,全国共有109个郡、1255个县,其中安徽50县,涉及15郡州。 唐朝建立后,627年,将全国分为10道,道下设州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