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帆 EJ·八年级语文上册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诗歌,明确诗歌大意。 2.通过想象理解诗歌意境,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意义。(重点) 3.在比较中体会诗歌特色,学习不畏艰险,挑战生活的人生追求和奋斗精神。(难点) 新课导入 高尔基说:“莱蒙托夫是一曲未唱完的歌。” 1837年2月普希金遇难,莱蒙托夫写了《诗人之死》一诗,愤怒指出杀害普希金的凶手就是俄国上流社会。因此遭到沙皇反动当局的仇视,被流放高加索。后来,一些仇恨诗人的彼得堡贵族唆使青年军官马尔蒂诺夫与莱蒙托夫决斗,结果诗人饮弹身亡,年仅27岁。莱蒙托夫的艺术天才没有得以充分发挥,尽管如此,他仍然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篇。 南方的明眸,乌黑的眼睛, 我从目光中阅读爱情; 从我们相遇的一刻起, 你是我白天夜晚不落的星! ——节选自《乌黑的眼睛》 那双黑色的眼睛,当它对我凝视时, 整个充满了一种神秘的难解的悲伤, 正如同你的钢锋在这摇曳的灯光前, 时而昏暗,时而又发射出闪闪寒光。 ——节选自《剑》 走进作者 莱蒙托夫(1814—1841): 继普希金之后俄国又一位伟大诗人,被别林斯基誉为“民族诗人”。 代表作:抒情诗《鲍罗金诺》《祖国》等;中篇小说《当代英雄》等;剧本《假面舞会》;长诗《恶魔》等。 写作背景 这是莱蒙托夫18岁时写的一首诗。当时,诗人正在上大学,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沙皇政府追捕,被迫离开莫斯科到彼得堡。面对波罗的海波涛汹涌的景象,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虽遭追捕,但他朝气蓬勃,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渴望在奋斗中有所作为。 字词积累 雾霭( ) 桅( )杆 嘎( )吱 祈( )求 wéi ǎi gā qí 雾霭: 嘎吱: 象声词,形容物件受压力而发出的声音。 雾气,形容雾气腾腾的样子。 整体感知 朗读诗歌,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再读诗歌,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望帆发问,令人深思; 以两个否定句回答前一节的问题,更令人思考; 祈求风暴,帆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细读感悟 朗读诗歌第一层 诗人描绘的画面: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孤帆与大海形成鲜明对比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孤帆引人深思: 孤帆: 托物言志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这里的孤帆指什么?运用的什么手法? 诗人自身的写照 青年莱蒙托夫生活在一些不思进取的贵族子弟中间,他鄙夷他们的无聊和空虚,渴望凭着自己的能力去建功立业。他是一个孤独的奋斗者。 朗读诗歌第二层,诗人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拟人:海面风大浪急,帆船奋力拼搏。 “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它到遥远的异乡寻找什么?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两个否定 想一想“在帆影下和暴风雨中度过一生”的船夫是怎样和汹涌的大海搏击的,试着描绘他们生活的画面。 朗读第三层,说说诗人描绘的画面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腰在嘎吱作响……” 孤帆远行 搏击风浪 复归平静 奋斗、拼搏 诗人是如何写孤帆的追求的? 发问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在故乡?……” 唉!它不是要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避幸福的乐疆!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否定 回答 帆儿的理想是与狂风激流搏斗,它的价值要在与风暴的抗争中体现! 这也是诗人自己的理想,他不能在百无聊赖的生活中消磨生命,他要在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奋勇搏击。所以“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帆儿为何要“祈求风暴”?风暴里怎么会有宁静? 写法探究 1.单纯的意象。 孤帆 诗人 (小小的、远行) (孤独、寂寞) 向往追求自由生活的勇气和信念。 全诗三节,每节四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言志,将全部三节诗所描绘的画面连贯起来。 呈现出诗人借“帆”表达的人生追求,显示了作者卓尔不群、不甘平庸的人生态度。 2.工整的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9课《蝉》课件(12页,含答案).ppt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0课《梦回繁华》课件(13页,含答案).ppt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1课《《孟子》二章课件(30页,含答案).ppt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件(28页,含答案).ppt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课件(21页,含答案).ppt
-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课件(18页,含答案).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课《背影》课件1.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课《背影》课件2.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1课《背影》课件3.ppt
- 2017秋北京课改版语文八上第2课《老王》课件2.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