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先秦秦汉(经济、思想文化部分).ppt

第一讲 先秦秦汉(经济、思想文化部分).ppt

  1. 1、本文档共1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先秦秦汉(经济、思想文化部分)

五、阶段特征 ㈠夏商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 政治:血缘维系政治,尚未高度集权,等级制度严格,神权王权结合。 经济:生产工具有提高,实行土地国有制,采用奴隶集体劳动,实行贡赋制度,官营手工业。 文化: 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1.社会转型是指在一个长时段中,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机制、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内涵。 (2)阅读材料,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角度分析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因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完成社会转型的内涵。 内涵: 政治:分封制、宗法制走向崩溃,郡县制等地方制度逐步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完善; 经济: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产生并发展; 文化:礼崩乐坏,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2)阅读材料,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属于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角度分析导致以上社会转型的因素。 因素: ①经济:新兴经济成分的产生及发展成为社会变革的经济基础(春秋战国时期的封建经济) ②政治:新兴阶级力量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新兴地主阶级、士、商人等;)、各国改革运动的推动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2、各家思想——道家 庄子(前369年—前286年) 万物是相对的:“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逍遥的精神自由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2、各家思想——法家 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 加强君主集权——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适应地主阶级兼并战争的需要 趋势更新——适应社会大变革的需要 主要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儒家 孔子 “仁”、礼、以德治民、“有教无类” 孟子 仁政、民本、性本善 荀子 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性本恶、礼法并用 道家 老子 道、辨证、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庄子 相对主义、消极避世 法家 韩非子 法治、君主集权、趋势更新、奖励耕织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代表没落贵族、新兴地主和平民阶级的分别是谁?如果你是当时想有作为的诸侯国君,采用何学说? 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形成 ㈠百家争鸣 1、背景 2、各家思想 3、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儒家:孕育了传统文化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构成了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成为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思考: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与现代社会“法治”有何异同? ㈠相同:都具有以法治国的思想。 ㈡不同: ①性质:现代“法治”体现人民意志;韩非子的法治是君主专制下的法治; ②目的:现代“法治”是要维护人民利益,韩非子的“法治”是为君主统治服务; ③现代“法治”否定任何特权,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韩非子的“法治”是对专制统治者有利,用来镇压人民。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C 2.(2016·广东省适应性考试·24)先秦时期,人们认为四季时序是神灵意志的体现,应该顺时而动,春苗冬狩。而《春秋》一书中记载了鲁桓公四年春在郎地狩猎的事情。这反映出 A.古代统治者尊重自然规律 B.《春秋》作者对历史有价值观评判 C.古代先民缺乏自然科学知识 D.《春秋》作者重视人与社会的关系 3.(2016·汕头质检·24)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这反映了 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 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 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 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 4.(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