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规化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血管病的规化治疗

脑血管病 的规范化 治疗 常见脑血管病的分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 TIA 脑梗塞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常见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诊断依据 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一般辅检、影像检查、特殊检查 TIA 首 选:尽早头颅CT 其 他:TCD、MRA、 CTA、DSA等 脑梗死 首 选:尽早头颅CT 其 他:超早期 DWI、PWI、 TCD、DSA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规范化治疗 是由颅内血管病变引起的一过性或短暂性、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 临床症状一般持续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 不超过24小时 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 结构性(CT、MRI)检查无责任病灶 需重视TIA的诊治 TIA发生卒中的机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一次TIA后1个月内发生卒中约4%~8% 1年内约12%~13%,较一般人群高13~16倍 5年内则达24%~29% ,高达7倍之多 TIA的发病机制 1.血流动力学改变:在颅内动脉有严重狭窄 的情况下血压的波动可使原来靠侧支循环 维持供血的脑区发生一过性缺血; 2.微栓子学说; 3.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变; 4.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盗血也可引发TIA。 TIA的诊断 临床特点 年龄、性别:好发于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TIA的临床特征 发病突然; 局灶性脑或视网膜功能障碍的症状; 持续时间短暂,一般10~15分钟,多在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24小时; 恢复完全,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体征; 多有反复发作的病史。 TIA的症状 是多种多样的,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分布 TIA的临床症状 颈内动脉系统的TIA 多表现为单眼(同侧)或大脑半球症状 视觉症状表现为一过性黑矇、雾视、视野中有黑点、或有时眼前有阴影摇晃光线减少 大脑半球症状多为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可以出现言语困难(失语)和认知及行为功能的改变 椎-基底动脉系统的TIA 常表现为眩晕、头晕、构音障碍、跌到发作、共济失调、异常的眼球运动、复视、交叉性运动或感觉障碍、偏盲或双侧视力丧失 可有短暂的眩晕发作,但需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或体征,注意临床孤立的眩晕、头晕、或恶心很少是由TIA引起 较少出现晕厥、头痛、尿便失禁、嗜睡、记忆缺失或癫痫等症状 TIA辅助检查 头颅CT:CT有助于排除与TIA类似表现的颅内病变 TCD及超声检查:颅内动脉狭窄、颈部动脉硬化斑块、侧支循环情况、心源性栓子、栓子监测 脑血管影像:MRA、CTA及DSA,以后者最准确 其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局部脑血流测定等 TIA辅助检查(2) 超声检查:颈部动脉硬化斑块、心源性栓子、 颅内动脉狭窄、侧支循环情况、栓子监测 脑血管影像:MRA、CTA及DSA,以后者最准确 其他: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凝血功能、局部脑血流测定等 TIA的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局限性癫痫 复杂性偏头痛 其他:常见疾患的眩晕、晕厥,低血糖及低血压等 治 疗 TIA是卒中的高危因素 需对其积极进行治疗 整个治疗应尽可能个体化 TIA的主要治疗措施 控制危险因素 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纤 外科治疗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已证实对有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预防中风。对TIA尤其是反复发生TIA的患者应首先考虑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建议 大多数TIA患者首选阿司匹林治疗,推荐剂量为50~150mg/d 有条件时,也可选用ASA25mg和DPA缓释剂200mg的复合制剂,2次/d,或氯吡格雷75mg/d 如使用噻氯匹定,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检测血常规 频繁发作TIA时,可选用静脉滴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抗 凝 药 物 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试验证据来支持抗凝 治疗作为TIA的常规治疗 但临床上对房颤、频繁发作TIA或椎-基底动脉TIA患者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治疗建议 抗凝治疗不作为常规治疗 对于伴发房颤和冠心病的TIA患者,推荐使用抗凝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除外) TIA患者经抗血小板治疗,症状仍频繁发作,可考虑选用抗凝治疗 降纤药物 TIA患者有时存在血液成分的改变,如 纤维蛋白原含量明

文档评论(0)

173****78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