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地达人专班竹山地区史迹简介主讲-南投云林国小
一、 竹山的開發 1.原為水沙連之一部分, 是原住民生活地。 2.明永曆17年(1663), 福建省南靖、平和、龍溪等縣之人,杜、張、莊等姓,進入社寮開發。 3.明永曆18年,林圮開墾斗六門,拓地至水沙連,次年,林圮逐原住民。永曆22年(1668,康熙7年),水沙連番亂林圮埔及所部被殺百餘人,番去居民合葬,竹山取名「林圮埔」。又稱「二重埔」。 一、 竹山的開發 4.清同治13年(1874)吳光亮率飛虎 軍開闢「八通關古道」至花蓮璞石 閣(今玉里鎮),翌年11月完成。 5.清光緒13年(1887)建雲林城,光緒 19年(1893)雲林城遷斗六。 6.清光緒21年日本佔領台灣,開始進入日治時期。 7.日治大正9年(1920,民國 9年)林圮埔改稱「竹山」。 二、竹山鎮史跡簡述 林圮公墓 在竹山鎮果菜市場 附近。為紀念林圮 。原無墓碑,以1 棵橄欖樹當標示, 現在墓園為昭和15年(1940)修建,以花岡石立碑。刻有「明代開闢水沙連功授右弼參軍林屺公墓」。 九十九崁 在前山路下和溪厝的山坡下,是八通古道的起點。民國87年竹山鎮公所重新改建。 竹山遊憩公園 1.在鎮公所後日治昭和13年(1938) ,在此建「日本神社」,供奉日本 神: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大國主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能九親王。 2.光復後民國35年,改為「忠烈祠」。 3.民國40年代,附近由國軍進駐。至民國57年撤走。 4.民國62年闢成竹山公園。 5.民國71年,公路局改為「 竹山遊憩公園」。有涼亭 、走廊、瞭望台、網球場等。 林月汀墓園 1.建於昭和6年(1931)係林月汀的家族墓。 2.石工精緻有2座金亭分列左右,主體墓碑亭為西洋巴洛克式建築風格,工藝精美,可當日治時代建築藝 術之代表作品。 3.墓碑部分建塔亭 。 三、竹山歷史寺廟 德山寺 1.起於清雍正乾龍 年間。 2.道光18年遷建現 址。稱德山岩, 依山環抱綠樹幽 篁,面對清水溪 。景緻怡人。 3.供奉觀音菩薩,原為下崁七庄居民信仰中心。 4.民國51年重建,易名德山寺。 連興宮 1.清乾隆年初所建。是林圮埔民眾信仰中心。 2.歷經五次修建最後一次在民國93年完工。 3.主祀媽祖,廟內古碑古匾古物甚有歷史價值。 沙東宮-國姓爺廟 1.起於嘉慶7年(1802) 劉神崁至台南科考許願 ,攜帶鄭王爺香火返鄉膜拜,先掛於今廟前土地公廟,後劉神崁中秀才創建。 2.歷經7次修建,最後一次於民國 59年12月完成。 3.鄭成功為神照顧 百姓事例。 4.地震公園。 城隍廟 1.在下橫街創建於清道光11年(1831)年,武秀林陳朝魁自彰化城隍廟分香回竹山先以土角厝三間奉祀。 2.歷經多次修建目前廟貌為民國17年完成。 重興岩 1.在清水溪中游西 畔,為清水溪沿 岸六里居民信仰 中心。 2.起於清道光年間,墾民攜觀音媽香火靈 驗,托夢自斗六買回神像供奉。道光15年(1835)建一小祠。 3.咸豐9年(1859)遷建於現址。 4.明治44年(1911)重修,定明新興岩 5.民國39年再重修改稱「重興岩」。 李勇廟 1.起於清乾隆51年(1786)林 爽文反清叛亂。翌年乾隆皇 帝派陜甘總督福康安來台平 亂,曾進駐今李勇廟前公墓 附近。 2.福康安之部屬,可能有李勇者戰死,百年之後顯靈要濟世。 3.前有一「丁」姓寫小說《嘉慶君遊臺灣》,誤將福康安當成嘉慶君所編,又民國60年華視公司播放連續劇「嘉慶君與王得祿」,再添油加醋。 4.清光緒26年(1893)年,江西林庄 (今延正里)武秀陳秋猛首創向庄 民募款建廟,由延正里護天宮玄天 上帝降乩指定廟址與方位。 5.光緒34年(1908)5月重修。 6.民國62年重建。 聖義廟-持槍的紅旗公 1.因清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反 清事件。戴軍豎紅旗稱紅旗軍。 2.同治2年林圮埔舉人林鳳池草屯舉人簡化成彰化舉人陳肇星與秀才陳上治等組白旗軍對抗。 3.張阿乖為洪益部下於同治4年9月, 洪益命張阿乖洗劫林圮埔街。 4.斗六門都司林振皋率部圍勦張阿乖 等10餘人被殺於番仔井餘15人被捕 送台南府斬首。 5.民國30年代建小祠,現為民國64年改 建。 四、竹山的景點 瑞興橋 1.全長1567公尺工程耗費2億7500萬元。 2.民國94年12月4日開放通車。 頂林老芒果樹 樹齡有400年以上為 本縣已發現最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