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与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与特点

第一节 治法概述 治法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方法。 多层次 多体系 附子配伍干姜的强心实验 3 缺点: ① 服量大 ② 储存、携带不方便 ③成份不稳定(某些成份不易煎出,某些成份易于挥发) ④不便服用(口感不佳), 一、汤剂 1 给药途径: ①内服; ②外用洗浴、熏蒸、含漱 2 优点:①吸收快,药效发挥迅速 ②便于加减,全面兼顾  1 给药途径: ①内服(调散):煎(煮)散和细末口服(以温开水或酒、米汤药汁冲服) ②外用散:敷于疮面或患病部位;点眼、吹喉、塞鼻、吹耳等。 二、散剂 3缺点:口感较差,不便增减。 2优点: ①制作简便,吸收较快 ②节省药材,便于服用携带, ③成份稳定  1优点: ①节省药材, ②吸收较慢,药效持久,适合久服缓治 ③便于服用、保存及携带 ④宜于药力峻猛、有较剧毒性以及芳香类易挥发药物应用。 2缺点:不便于加减变化。 三、丸剂 * 总 论 第 一 章 方剂学发展简史 一、萌芽形成期 (先秦两汉, 公元220年以前) 1.认识单味药阶段(三皇五帝,夏商周) 2.方剂学的形成阶段(春秋战国、汉) 《五十二病方》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二、发展繁荣期 (魏晋南北朝、唐宋,公元220-1279年) 1.搜集和整理前代医家及民间的单方、验方。 《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2.政府注重医药方书的编撰,使方剂向无限方向发展。 《外台秘要》 《太平圣惠方》 《圣济总录》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专科方剂的出现及由博返约的趋势,使方剂向系统和简约方向发展 《经效产宝》、《妇人良方大全》、 《小儿药证直诀》、《济生方》、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三、深化整理期 (金元明清,公元1115—1911年) 1.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充实了方剂的新内容 3.方剂的文献整理进一步加强 《普济方》 2.注释、剖析方剂的专著的出现,发展了方剂学的理论 《伤寒明理药方论》 《医方集解》 四、转折变革期 (民国——,公元1911年——) 中医学“科学化”口号的提出,方剂学的发展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苗头 第 二 章 方剂与治法 一、概念 二、特点 1治疗大法—— 具有一定的概括性、针对某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如常用“八法” 2具体治法—— 针对具体证候所确立的治疗方法,如每首方剂的具体功用即为该方的具体治法 1 脏腑治法体系:如宣肺止咳、滋水涵木等。 2 六经治法体系:如和解少阳、泻下阳明热结。 3 卫气营血治法体系:如清气分热、透热转气、清营凉血 4 三焦治法体系:如宣上、畅中、渗下及分消三焦等。 第三节 常用治法 提出:清代程钟龄的《医学心悟》 内容: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1.从中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来看,治法是在积累了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总结而来,是后于方剂形成的一种理论。 2.当治法已经由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之后,就成为指导遣药组方和运用成方的指导原则。 3.法随证立,方从法出,方以药成。 第 四 章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方剂的配伍目的 第一节    即性味、功能相似或不同的药物配伍,可增强或综合药物的作用,互相补充或促进,提高原有疗效。 一 、协同增效(相须、相使) 附子---回阳救逆 干姜--- 辛热 t h 1生理盐水 2附子煎液 3干姜煎液 4混合煎液  二 、抑消作用(相畏、相杀) 一些有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的药物,通过配伍,其毒副作用或峻烈之性可被其它药物所抑制或消除。所谓“药有益即有害,方有利而无弊” 三、全面兼顾,扩大治疗范围,适应病 情需要 寇宗奭谓:“病有大小、新旧虚实,岂能以一药治之” 四、改变或影响药物的药效或药性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黄芪 柴胡 ————益气升阳 防己、茯苓——益气利水 川芎、地龙——益气活血 大黄 芒硝、枳实----泻下通腑 核仁、水蛭——活血化瘀 黄连、黄芩----凉血止血 栀子、茵陈----清热泄湿,利胆退黄 五、防止耐药性 黄连 黄芩 大黄 清热泻火 抑菌试验 1黄连煎液 2黄芩煎液 3大黄煎液 4混合煎液 方剂的基本结构 (组成原则) 第二节  一、内容及涵义 君 药 主治主证 主治兼证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