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就业.doc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就业.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就业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高校就业 分析:人才和教育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准备,高级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显得更为重要。只有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中才具有充分的人才优势。其次,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必要保证。只有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的精英性质,实现条条大路通罗马,素质教育才能得以有效的推行。 面临大众化:困难必须正视 1.薄弱的基础教育; 2.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3.如果社会经济没有相应的增长,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能会造成高校毕业生的大量积累,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 4.伴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大众化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公平; 5.民办高校短时期内难以担当高等教育大众化重任; 6.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应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推进,这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高等教育大众化应坚持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的原则 精英教育是大众化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两者并举的原则。邓小平同志指出“抓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学生主体间的个别差异将会永远存在,这就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要有相应的层次结构。 一把双刃剑: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本来面目学历与高能力太多时候不能划等号,名校毕业就“应该怎样”的心态会压缩择业空间等。然而诸如此类话题的讨论终究没有挡住一个严峻事实的形成:在我国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的短短几年,这类所谓“高不成低不就”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就已经在以“百万”为累计单位中顽强攀升质量大幅滑坡 不满于今为盛 2006年的一项网上民调显示,三成半的受访者为自己“上大学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而心生悔意。耐人寻味的是,对于当今大学教育渐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处境,后悔者们所想表达的并不是“知识贬值”或“读书无用”。 由于把上大学仅仅当成找工作的“敲门砖”,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不比高级技工美妙的现实,确实使民众产生了不满情绪。然而即使排除网络调查中的情绪化表达因素,也不宜对民调反映出来的这种对大学教育期待的功利化倾向全部否定。在社会普遍看重学历的就业大环境中,投资教育早已成为家庭改变命运的一条重要途径。大学既然能为自身提供的教育服务收费,民众在核算这项支出的成本得不到回报时的那种心理落差,肯定会比“穿草鞋与穿皮鞋”的感官落差大得多。 如果说“市场需要的人难找,市场不需要的人一大堆”描述了当前残酷的人才供需状况,那么学界有关“就业难并不局限在大学生”、“大学生回炉读中专是很正常的事”、“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之类的解释,就越琢磨越有“隔靴搔痒”之嫌。直面那么多“不知择什么业”的毕业生,还是西部一位大学校长说得爽快而实在:“你们能养活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他表示,作为校长最清楚现在大学毕业证书的成色。 “学生们总是要求我,课要讲得简单点,试要考得容易点”,一位2006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的教授这样叙说他的学生。回首新千年伊始的中国,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并不普遍,据当时的官方统计,大学里不上讲台的教授居然超过六成,有一所名校的数学专业,20多名资深教授谁也叫不出一个本专业学生的名字。即使那些上讲台的讲师和助教,也多是讲完课就走人,与学生再无其他接触,难怪武小锋在名校学了五年,自身的内向、不善交流等弱项依旧。 至于多数就读非名校不知老师人文关怀为何物的大学生,更是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择业时缺乏主见、自信和竞争意识,盲从心理严重,乃至达到数百大学生竞聘几名高速公路收费员岗位的地步。如此的供大于求,也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能轻松搞定合适人选,挑来挑去往往无奈招了些将就用的代用品,许多大学生干的活儿跟中学生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中学生干得好,与一些民办名校大学生相比更是望其项背。 有名校的教授坦承缘由:在学会读书和学会做事两个方面,“大学都没有教好”。大学里的教师有许多自己就不怎么读书,他们讲一门课,无非是把这门课的相关教科书比学生早点看了几遍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研究,这样教出来的学生,不会读书(只会背讲义)、没有眼界、处理信息两眼一抹黑、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更谈不上,最后写论文只好求助于网络,做文抄公,而做课题时,有的干脆找个近似的东西,一抄了之。至于有多少人如法炮制?那位教授说“我想学生们自己明白 规模扩大与质量控制成反比 今日我国大学毕业证书的成色降低与高等教育规模的超常扩张有无关系?否认两者因果的观点还没销声。从时代背景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高等教育宣言》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均等问题。保证机会均等的基本途径在扩大规模,提高入学率。入学率大幅提高, 意味着大批中学阶段学业平平甚至较差的青年可以进入大学攻读学位。在此情况下,要么评价标准不降低,任凭大量入学者“无功而出”或陷入“持久战”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