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化学:调研考试化学情况分析
第18题,本题学生出问题最多的是第三问,特别是装置①中应该盛放试剂水,有部分学生填写了NaOH溶液,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NO与NO2混合后能与NaOH溶液反应这个知识点不熟悉导致的。描写实验现象的时候,只要学生没有准确的答出装置②③中实验现象的,仅仅描述装置④⑤中的实验现象的均未给他们分数。 例如,本套试题中考查硝酸铵的化学式,有学生错误的写成了NH3NO3,碳酸氢钠的俗名,有学生写成了小苏达,硫氰酸钾写成硫氢酸钾,Al3+和HCO3-在水溶液中混合反应写成,Al3++3HCO3-+3H2O=Al(OH)3↓+3CO2↑+3H2O,等等,对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师应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免关键时刻出错,留下遗憾。 * 一、总体评价及试卷特点 1、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2、知识主干覆盖全面。 3. 有较好的区分度。 4、试题选材体现了近年全省高考试题的特点。 二、得分情况分析 I卷选择题45分,考生平均得分37.26,得分率82.8%。 0.77 0.69 0.79 0.92 0.76 0.8 0.79 得分率 15 14 13 12 11 10 9 题号 0.68 0.8 0.98 0.82 0.79 0.96 0.88 0.99 得分率 8 7 6 5 4 3 2 1 题号 二、得分情况分析 Ⅱ卷非选择题55分,考生平均得分35.64,得分率62.98%。 13.51 3.9 6.5 8.52 3.21 得分 79.7% 55.7% 59.1% 56.7% 64.1% 得分率 20 19 18 17 16 题号 1.高得分率试题举例并分析原因。 选择题1,得分率99%,说明生活常识比较清楚。选择题6:得分率98%,选择题3,得分率96%,选择题12,得分率92%,说明化学基本概念比较清楚。非选择题第20题,得分率79.7%,说明平衡的基础知识教学比较到位。 2.低分率试题举例并分析原因。 第8题:两种溶质混合电解,平时教学中涉及的较少,多数学生不能准确地分析出电解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没有分析出最后阶段电解水,导致溶液体积减少,Na+、SO42-离子浓度增大。第14题:学生对Fe3+与I-之间能够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熟悉。错误地选择了A选项,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到B选项中的关键字眼“氧化”应该是“还原”。而错误地选择了B选项。 第17题: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以及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本题学生失分点较多: 第一点,装置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学生写成了化学方程式,有学生写的是Cl2与水反应,而不是与NaOH溶液反应。不明白D装置的真正用途。 第二点,B中硬质玻璃管内的现象,有部分学生不知道FeCl3的颜色。 第三点,检验生成物中含有Fe3+的试剂是什么,很多学生没有注意到填写试剂名称,而写成了化学式。 第四点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学生不明白这个装置的用法,答案五花八门。还有部分学生把气体的进入口,都理解错了。以为气体由碱式滴定管进入。 三.阅卷后的反思 在阅卷过程中,我们对一些规范性内容的要求是严格的。如化学式的正确书写,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条件的正确提供,一些化学专有的名词术语等。因为写了错别字或写错了符号或者提供错了的反应条件,则意义就完全变了样。 2.实验题的细节化、探究化、情境化意识要加强 基本实验仪器:仪器类型、冷门仪器、仪器量程、刻度位置、一器多能、多器一能 基本实验装置:安全装置、尾吸装置、贮气装置、干燥装置、制气装置、防腐装置、防堵装置、冷凝装置、水浴装置、干燥装置 、防水解装置等 基本实验规范:检查气密、装置搭建、缮后处理、数据处理、实验报告、评价反思、结果应用 经典定量实验:结晶水含量测定、 中和热测定、中和滴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等 四.教学的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进行变式训练,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难度再大的题也是以双基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的能力,扎实的基础是解题的前提。平时教学要夯实双基,弄清每个知识点和基本实验。训练时宜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进行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在教学中要处处渗透多变思想,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2.复习应抓基础,不宜追求深、难练习。 2010年高考试题反映的信息是:仍注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考查。因而,教学中切勿舍本取末,脱离这个方向而追求偏题、怪题。复习仍应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为主,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注意提高能力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不宜过于拔高要求。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