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旅游地理作业家乡人过春节.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旅游地理作业家乡人过春节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中外旅游地理课外作业马启棣2012/12/23 家乡人过春节 题记:正如人们所说的,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比了解那里的自然地理风光更有意义。 我从小生长在广西农村,所在的隆安县与南宁市区西北接壤。作为一个壮族人,20个年我都是在家里过,所以这个90%的居民都是壮族的地方的春节习俗对我来说已经是耳濡目染了。 网上有好多关于壮族春节的资料,那些资料应该说有些是对整个壮族人春节的概述,有些可能仅仅是一个地方的春节习俗却冠以“壮族人的春节”,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在我看来,壮族分布在广西各地,其春节习俗有地域差别,再有,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节习俗里的一些活动会变化。我学识尚浅,只能用“家乡人过春节”为题,谈谈小范围的、浅层的东西,望大家勿怪。 家乡的习俗了每一个农历月至少会有一个节日(我的理解是,节日里伙食一般都较好): 一月初一(即春节,三天:除夕、初一、初二) 二月初二(不知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什么) 三月初三(做五色糯米饭,扫墓,没错,是扫墓,如此清明就不过了) 四月十八(据说在“那文化”里称为农具节,在集市上会有很多的农具、家具买) 五色糯米 五月初五(就是端午,做“凉粽”,没馅儿,长得像甘蔗棒,用芭蕉叶包,蘸着蜂蜜吃) 六月初六(也不知这个节日纪念什么) 七月十四(也叫鬼节,十三、十四两天过节,一般杀鸭而不杀鸡)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霜降(做糍粑,本人最喜欢吃了,呵呵) 十月“十程”(音译,即十月初十,还是不知这个节日纪念的是什么) 家乡凉粽 十一月冬至(比较隆重的节日,不过不吃饺子,也不会掉耳朵) 十二月二三(岁末的开始,从此过年气氛渐浓) 过了十二月二三这个节日后,家家都开始准备着过年了。先是房屋大清扫,每个家庭都会挑一个晴朗的日子把家里的每个角落每样东西都打扫干净,该扔的东西都扔去,只女人一个人干,男人不参与。地方小东西又少的家庭一般早饭后到11点就打扫完了,地方大东西又多的家庭一般得弄到下午3、4点。妇女们会在4、5点钟后相互串门,看看别人家的房屋变换了怎样的模样。 之后会有两到三个赶集日(三天一集),大家置办年货,妇女们最操心的是买祭祀用的糖果、香、红蜡、纸钱,小鞭炮,买做粽子用的糯米、粽叶、五味、酱肉,粽子豆等。纸钱买回来后还得糊成纸房子、纸衣服、纸鞋等。男人们会买活鸡活鸭,买对联(我们那里的人很重视对联,女人一般文化程度较低,所以一般都是男人买),如果价格合适还会买大件家用。 到春节前的最后一个赶集日,每个人都会赶集,有些人还会来回好几趟,这个时候集市里的货物和人都是一年中最多的。最高兴的还是孩子们,会有爸爸陪着买鞭炮、玩具,妈妈给添置些衣物。大人们自己可以买的东西也很多。要是除夕那天正赶上赶集日,那就更忙了,一大早女人们把前一天磨好的米糊做成米粉或糍粑,做好后要祭祀。早饭后男人们贴对联,家里门多,贴对联也费好多功夫,一般贴到10、11点。之后就是赶集。 除夕的晚饭吃的比较早,大鱼大肉没的说。晚饭后男人们会出来群聊,8点时回家“换香炉”。“换香炉”的步骤是这样的:糯米稻杆烧成灰,恭敬的从神龛上取下香炉,旧香炉灰倒干净,回装一小部分旧香炉灰于香炉底,然后用冷却了的糯米稻杆灰装满香炉,擦净香炉外表面,然后在香炉中插入一根旧的香杆,恭敬的把香炉放回神龛上,点上香和红烛,香火鼎盛,烧纸钱,鸣鞭。(本人亲自体验过,有去旧迎新,又有香火延续之意)换完香炉继续出去群聊。女人们在家里聊天,也有打牌娱乐的。这时村子各个角落有断断续续的炮响,那是孩子们结对放鞭炮。虽然看春晚的人也渐渐增多,但全家人一起从头到尾把春晚看完的很少,对男人来说,和父老乡亲们聊天比电视上的娱乐节目要有趣得多,他们更关心周围的人和趣事,谈论别村的人的故事,诉说农田里的收获,分享衣兜鼓起来的经验。是的,对于文化程度不高的乡亲们,“农“字打头的事此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春晚的东西离他们太远了,知道赵本山很搞笑、宋祖英声音很甜也就行了,其他东西知道又能怎样。 男人们会等到零时放鞭炮,孩子们有些忍着不睡,熬到零时也就睡意全无了,有些熬不了就睡了,睡前必定央求着父亲到零时把他叫醒。小时候放完鞭炮转进被窝时妈妈总唠叨几句,因为掀被子的那会儿冷空气也跟着转进去了。鞭炮声一直断断续续的到早上。当然睡梦里还记起:烟花很美! 壮乡大粽 初一。没男人什么事了,他们只管给小孩发压岁钱。孩子们除了收压岁钱外,还忙着和小伙伴们窜到各家各户的院子里捡没有爆炸的爆竹。女人们就更忙了,早饭后开始包粽子。春节的粽子应该是我们壮族的一大特色了,不多解释,有图有真相。初一晚餐一般比较简单,就吃昨晚剩下的菜,也许有年年有余的预示(网上的人是 这么说的),但我还真没听大人这么说过。粽子满满的一大锅,一般从中午一直煮到晚上9、10点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