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古代论辩文
第二章 古代论辩文 论辩文又名议论文、论说文。 现代的论辩文是排斥在散文之外的,因为它们是用概念、判断、推论等纯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表达主旨的。 在我国古代散文中,论辩文却是与记叙文等量齐观的一大宗,同样被视为散文作品。 论辩分:论、辩、说、议、原、解等体式。 第一节古代论辩文发展概况 萌芽:《尙书》;成熟:先秦诸子;至唐宋达于极盛,以后便渐趋衰落。 《尚书·周书·无逸》围绕题目讲道理,有中心,有纲领,为后来论辩文的据题抒论开辟了道路。 诸子散文 博明万事为子,适辩一理为论。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 从体制上诸子文可以分为语录体、对话体、论说体。这三种体式的先后出现,体现了论辩文从起步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语录体的代表:《论语》 对话体的代表:《孟子》 论说体的代表:《庄子》《荀子》《韩非子》 共同的特点: 一是有明确的论题,即有一个议论的中心; 二是有宏富的篇幅和较完善的结构; 三是论辩的方法仍不以抽象的逻辑推理取胜,而以比喩、寓言等形象的说理见长,所以虽是理论文章却并不枯燥。 它们是理性与感性,思辩与文采的结合体,形成了我国古代论辩文的特有风貌。 属于论说体的还有《商子》《管子》《孙子》《公孙龙子》《吕氏春秋》 《墨子》较为复杂:成书时间较长、体例不一。 就推理之严密,论证之精密说:《荀子》《韩非子》是最高的;《庄子》、《孟子》、《论语》依次减第; 就其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说:《荀子》、《韩非子》则远在《庄子》、《孟子》之下。 两汉的论辩文:政论文的成就最为突出。 前期以秦的覆灭为鉴,向汉王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 中期偏重于思想领域的论争。最有影响是桓宽的《盐铁论》、王充《论衡》。 后期转向议论时政得失。最有影响的是汉末三子的三部政论集。王符《潜夫论》、崔寔《政论》、仲长统《昌言》。这些政论受到了汉赋的影响,开始骈化,“以单行之语,运排偶之词,而奇偶相生”,任气骋词,有气势。 魏晋南北朝以论辩名理相夸耀,进入尚清谈、崇口辩时代,形式华丽,内容空虚。 有影响的如傅嘏、钟会《四本论》、何晏《道德二论》、裴頠《崇有论》、嵇康《声无哀乐论》《养生论》、欧阳建《言尽意论》 唐代的论辩文 前期题材多集中在如何巩固来之不易的政权,如朱敬则《陈后主论》、潘好礼《徐有功论》。 中期政论兴盛。有借古论今的传统题材,如独孤及《吴季子札论》、权德舆《两汉辨亡论》、柳宗元《封建论》《六逆论》;为配合儒学的复兴,崇儒反佛的论辩文大量问世,如李华《卜论》、韩愈《原道》《原性》《论佛骨》、李翱《复性论》;讥刺时政、匡扶世贩的如韩愈的《师说》《原毁》。 晚期小品,被视为文艺性的政论。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论辩文的一切体式在唐代都已齐备,论、辩、议、说、解、原等,无一不有。二是论辩文重又从骈文中挣脱出来,恢复了散句单行的面貌。 宋朝论辩文最为繁盛。 原因:一是全社会充满复杂而激烈的民族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论辩文也成了这些斗争最有力的工具。 二是理学昌盛,说理已成了一代文人的风尚。 有影响的如:欧阳修《本论》《朋党论》《纵囚论》《宦者传论》、苏洵《权书》十篇、苏轼《留侯论》《贾谊论》、李纲《议国是》、陈亮《中兴五论》、辛弃疾《美芹十论》、《君道》、《吏道》 元代:最多的是论道、论学、论文等纯理论文有影响的如: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原法》、洪亮吉《意言》二十篇等。论学论文之作如宋濂《文原》,袁宗道《论文》,阮元《文言说》,刘开的《问说》 古代散文的各种文体中,论辩文是最先上了衰亡之途的。 第二节 古代论辩文的艺术特征 书论宜理。 ——曹丕《典论·论文》 论精微而朗畅。 ——陆机《文赋》 论则析理精微。 ——萧统《文选序》 原夫论之为体,所以辨正然否。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一、理不直指,即物明理 古代论辩文与现代论辩文最大的区别之点:“深于取象”“即物明理” ,兼具论文与文学作品双重品格,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古人的取象明理之法: 首先在于运用比喩; 其次大量运用寓言; 又次是大量引用史实和传说。 二、具有充沛的气势 文以气为主。 ——曹丕《典论·论文》 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者毕宜。 ——韩愈《答李翊书 》 气势形成来自三个方面: 观点鲜明,理由充足。 作者充沛的感情。 文章的句式和节奏。 三、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四、说理圆通,行文周密。 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 古人写议论文总是把论点放在最醒目的地方即开头、结尾、段落的关键之处。 把论点放在开头的,如荀子《劝学》开头就“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苏洵《六国论》开头:“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把论点放在结尾,如贾谊《过秦论》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