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0 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5章 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结构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5.1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结构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5.1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及形态结构 核糖体的化学组成 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5.1.2 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核糖体的形态结构 5.1.2 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 核糖体的活性部位 5.1.2 核糖体的超微结构 ? 核糖体的类型 5.2 核糖体的生物合成 遗传密码与密码子 tRNA和反密码子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 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因素 5.2.1 遗传密码与密码子 5.2.2 tRNA和反密码子 5.2.3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 1. 氨基酸的活化与转运amino acid actived 2. 肽链合成的起始 3. 肽链的延伸 4. 肽链合成的终止与释放 5. 多聚核糖体 5.2.4 蛋白质合成后的加工修饰See:P74 5.2.5 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因素 See:P75 ● E site 根据来源的生物类群不同: 叶绿体核糖体 线粒体核糖体 细胞器核糖体 细胞质核糖体 原核生物核糖体 真核生物核糖体 游离核糖体 附着核糖体 classical central dogma 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 (April 10, 1927~) USA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Bethesda, MD, USA Robert W. Holley (January 28, 1922 ~1993) USA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Y, USA Har Gobind Khorana (January 9, 1922~) USA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 WI, USA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68 to them:“for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genetic code and its function in protein synthesis” Nirenberg M.W.的实验 2: Nirenberg M.W.的实验 1: Khorana的实验: 苯丙 哺 组 赖 缬 苏 丙 酪 色 半胱 丝 精 门冬 谷 甘 精 丝 门冬酰 谷 亮 异亮 亮 摆动性; 连续性、不重叠性、无标点; 兼并性和兼职性; 通用性; 阅读方向:5?3; 遗传密码的特点 Amino Acids with six codons G A U / G C / U A U C G U 或 A C I 摆动 正常 3端密码子 5端反密码子 密码子的摆动性: tRNA和反密码子 密码子的转录和翻译 DNA ? RNA ? 蛋白质 氨基酸的活化: ①.核内合成的前体t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经加工后游离于细胞质中; ②.细胞质中的各个氨基酸在氨基酸激活酶和ATP的作用下活化: 氨基酸的活化: ③.活化的氨基酸在氨基酸tRNA连接酶和ATP的作用下,形成tRNA与相应氨基酸的络合物,即氨酰-tRNA; ④.氨酰tRNA再转移到(结合于核糖体上的)mRNA的相应密码子上; 多肽链的合成过程 * * * * * * * * * * * ? 1930s年,Claude在暗视野显微镜下发现; ? 1955年,Palade在电镜下观察腺细胞时也发现,并称其为Palade particle; ? 1958年,Roberts命名为ribosome; George E. Palade (November 1912~October 7, 2008) USA Yal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New Haven, CT, USA Christian de Duve (October 2, 1917~) Belgium Rockefeller University New York, NY, USA Albert Claude (August 23,1899~May 22, 1983) Belgium Université Catho-lique de Louvain Louvain, Belgium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74 t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