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地震周年祭:蕴衍于地震中的生命之光
日本地震周年祭:蕴衍于地震中的生命之光 Comments
花栗鼠投稿发表于2012-03-12 17:47
| Tags 标签:J.T.威尔逊, 原创, 日本列岛
作者:溯鹰
写在前面的话
距离东日本2011里氏9.0级大地震转眼已有一年光景。在
这地动海啸的骤然灾变中,无数生命和家园不幸被残酷地
摧折,然而,在大地的宏力之下,在猝不及防的殇痛之
中,却也不罕见人性温暖所闪现的光辉。
回到纯粹自然科学观察者的角度,我们还有着另一层面上的疑惑。
地震、海啸、火山、泥石流…都来自人们曾经大加赞颂的自然;而巍巍山岳、幽幽溪谷、漫漫海
滩、濯濯冰原…时刻能化身成夺人性命的恶魔。
天地不仁。是善耶?是恶耶?
日本列岛:诞生于海陷与巨震
频发的地震、无数的火山活动,每每谈及与中国隔海相望的这个狭长列岛,人们往往不会忘记注
定与其宿命所伴生的——由大地带给它的无尽灾难。然而,在这恶魔般的灾害面前,一个基本的
事实却不能就此被淹没——日本列岛之所以会存在于现今的地表,并孕育出生命的繁荣乃至文明
的火种,溯其根源,却恰恰与足以令海洋崩陷的巨震分不开。换句话说,正是这些无尽的地震和
火山活动,才在广袤的太平洋上孕育出了今日的日本列岛。
要了解这一些,我们还需把目光置入大地构造学中的事件链。板块构造学的先驱J.T.威尔逊教授
所提出的大洋旋回论(参见 《热点漫谈——接入“地球的内网”》)完整地描述了一个大洋孕育
消亡的一生。从地表出现热点开始,受其烘烤而开的裂谷,将大地缓缓推开。谷底的海盆一点点
地扩张,最终以自己的巨量扩张将大陆推成两个隔洋相望的大洲,大海便由襁褓走向了自己的成
熟。
成熟之果的收获,同时也意味着衰亡之种的播下。当大洋的扩张长度不足以克服拉张过长而造成
的塌陷趋势时,大洋的边缘便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深大的断裂,在这个过程中,一种极其重要
的海洋岛屿体系便形成了——那正是“海沟-火山岛弧体系”。
【图1 大洋的威尔逊旋回。岛弧链的诞生发生在D过程也就是衰亡期。图片来源:
geolab.jmu.edu】
海沟,是大洋板块整体断掉后俯冲插入地幔而形成的地貌。巨大的动能使得海沟在其前方形成宏
观的地壳扭曲与褶皱。然而这仅仅只是开端。插入炙热地幔中的冰冷地壳,在巨大的摩擦力和加
热下将会逐渐融化,然后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一步步拱裂海沟前方的地壳表层,在地表和近地表
处重新凝固,从而使得海沟前缘发生巨量的地壳增厚,当这厚度增加到洋底海拔能够逐渐露出海
面的时侯,便是一个岛弧体系的诞生之时了。日本列岛便是典型的岛弧体系,随着西太平洋海沟
链的形成而发祥隆起。
【图2 日本列岛是典型的大洋岛弧带。图片来源:blue.utb.edu 】
在这个孕育列岛的过程中,我们能够轻易地找到那些今日的梦魇身影。无论是大洋板块在地表的
整体断裂与下沉、还是在较深处它与地幔物质之间发生的剧烈摩擦、以及更深处这些富水洋壳受
热融化后的膨胀与上浮……整个过程中的一切,伴随的都注定是巨量能量向地表的扩散。这种能
量释放方式由于主要受应力和体积变化控制,因此往往表现为地体脆性断裂而辐射波动——也就
是我们平常说的地震。
这条由海沟向前方震源深度依次加深的地震带被称为“贝尼奥夫带”。它的存在,代表着一切海
沟地区注定将被从浅部到深部全方位分布的震源完整覆盖,而这,也是今天日本各种地震层出不
穷的原因。
然而,对于一个岛弧的发育过程来说,上述三种不同的大规模能量释放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没
有俯冲带的下插移动,便没有构建岛弧的原材料的供给。且这些身为原材料的大洋地壳又要通过
脱水相变加工成液态的岩浆再次上浮,才能在海沟的前方逆着重力场“滴蜡烛”,最终滴出厚厚
的岛弧。而与岩浆向地表的运动相伴生的,则注定是剧烈而频繁的火山活动。这些火山作用,便
是塑造岛弧这个过程的最直观反应。每一次岩浆的喷发,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陈永鑫《茉莉花二重奏》吉他谱.pdf VIP
- 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救助照料支持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标).doc
- PowerFlex 700变频器用户手册(中文).pdf
- 年产15万平米水泥预制板生产建设项目环评环境影响报告表(新版环评).pdf VIP
- BOSS效果器GT8音色.doc VIP
- BOSS GT-8中文说明书.pdf
- 医学科研方向研究进展汇报.pptx
- 地球表部圈层相互作用.ppt
- 通用汽车网络安全随机数生成规范CYS9000 - Random Number Generator Security.pdf VIP
- 地球科学概论 第10讲 _生物圈——[武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