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2精武文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2精武文化

第二单元 精武之魂 蓬莱有几位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军事家,他们的军事思想、理论以及战功,成为蓬莱精武文化之魂。另外,蓬莱还发生了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两次重大事件,也极大的丰富了精武文化的内涵。  民族英雄戚继光振古名将戚继光,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山东登州人。他戎马一生,历经大小八十余战,时人评价:“足。称振古之名将,无愧万里之长城。”这是戚继光表明抗击倭寇的决心而写下千古名言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百姓的爱,对和平的向往 戚继光是把蓬莱精武文化发扬光大的第一人。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蓬莱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戚继光始祖戚祥,因躲避元末战乱,移居安徽定远,后随朱元璋起兵,战死于云南。明朝为追念其开国功勋,授予戚祥之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使。后,戚家举家迁到蓬莱,传六世到戚继光。戚继光少年时代在蓬莱读私塾,学文习武,17岁世袭世职,21岁中举,26岁署都指挥佥事,坐镇水城,总督山东备倭。28岁时,奉调浙江任都司佥书,创建“戚家军”,前后12 年,镇守福建、浙江、广东、江西等省,大小百余战,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长达数百年的倭患。1568年,奉命北调,总理蓟州、昌平、辽东、保定练兵事务,节制四镇,镇守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的长达2000里的防线,我国现存的长城主要就是明长城,就是戚继光主持修建的。他官至少保,兼太子少保。万历十五年(1588)病逝于蓬莱故里,谥“武毅”。 戚继光被称为文武兼备的“儒将”,一生40多年军旅生涯,大小百战,一直保持全胜,纵观中国历史,找不出第二人。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和《止止堂集》等书,其中《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被收录《四库全书》,均位列中国古代十大兵书。先后有71个刊本和手抄本,几百年来,平均每五年就重刊一次,这在中国古代兵书中是极为罕见的。戚继光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是一名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练兵、练将之道和制胜之策,自成系统,严谨、精妙、博大精深,为历代兵家所推崇,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明万历年间至清末,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一直是中国军事理论的主流思想,处于主导地位。万历中期,他的两部兵书传入朝鲜,朝鲜曾在清代康熙六年下发两书,令全国将士研习,并按照兵书训练军队。在日本,戚继光兵书也六次被翻印。在美国,西点军校至今仍把《练兵实纪》内容列为教材,一些跨国集团也将戚继光的兵书做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可以看出,戚继光的军事思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外,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戚继光训练猴子使用火器,观看将士操练,偷袭倭寇,大获全胜。 一日深夜,戚继光正在帅帐内秉烛释读兵书,忽听帐外人声沸噪,忙冲出帐外查问,军校们怯怯回话,说是一面军中指挥作战的大皮鼓被偷盗。戚将军怒按剑柄,正欲治罪属下。忽有隆隆鼓声传入耳际,借着月光,循声望去,依稀可辨不远处的山坡上,一老猴王正有板有眼地擂着大皮鼓,而一群猴子、猴孙们则学着戚家军白天在野外演练排阵的架势。戚帅计上心来。次日将士们遵命捕捉了许多山猴置于笼内,并安放在校场边,让猴子天天观看将士们操练,同时赐予猴子们优厚的待遇。戚帅又遣调驯猴人训练猴子和使用发射火器。数月,一支令行禁止的猴军诞生了。倭寇再次来犯,戚帅把军队埋伏于山林中,把火器分发给猴兵,正当倭寇在山谷中安营扎寨,埋锅造饭不及半熟之时,指挥的军鼓响起,猴兵纷纷串入敌营,放起火来,敌阵中火烧连营,倭寇纷纷抱头鼠窜。戚帅挥军掩杀,不足半个时辰,全歼倭寇。   郭遇卿少年时喜欢研究兵器,攻读《孙子兵法》。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倭寇进犯高山镇,他组织义兵奋勇抵抗,并亲手杀死倭寇头目。戚继光得知郭遇卿的抗倭事迹,专程前去看望。此后,郭遇卿多次与戚继光探讨抗倭计策。后来戚继光奉命北调镇守蓟门,郭遇卿应邀同行,很受戚继光器重。万历十一年(1583年),戚继光被调到广东。蓟门军民怀念戚继光,罢市而哭。为寄托缅怀之情,蓟门父老纷纷到景忠山上为戚继光建祠、刻石、立像,郭造卿也撰写了《总理成公景忠山去思碑》碑文,追忆了戚继光在闽、浙抗倭以及后来戍边的丰功伟绩。   郭造卿是郭遇卿的弟弟。他少年就很有名气,曾游学于吴越。胡宗宪、李襄敏、叶梦熊都很器重他。戚继光抗倭时,每有大事都找郭造卿切磋。明隆庆元年(1567年),戚继光北调镇守蓟门,邀郭造卿同行。郭造卿到蓟门后,戚继光特地建造馆舍给他居住,请他编撰《燕史》。不久,戚继光调往南方,郭造卿续史,直至书成。   郭家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同抗倭,多有交往。故此,作为郭家的后人,并曾亲身经历战争场面的郭应响补释、研究戚继光兵法,其史料的真实性、角度的独特性就不言而喻了。   郭应响少年时期跟随父亲从军打仗,目睹戚继光统军作战时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场景,在此书中颇为多见。其父郭遇卿为军事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