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李商隐和杜牧
                    
 高思网课之杜牧和李商隐  
吟诵经典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内容解析  
      从长安回望骊山,只见林木、花卉、建筑,宛如一堆锦 
绣,山顶上一道道宫门逐层地开着。驿马奔驰神速,看不清 
所载何物,惟有杨贵妃在山上远望,知道是最心爱的荔枝被 
运来,欣然而笑。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 
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唐玄宗于 
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 
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原名温泉宫,天宝六载(747)改 
名华清官,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 
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 
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 
慨万千,写下三首七绝。  
                                                                            1  
  
 高思网课之杜牧和李商隐  
      此诗以小见大,从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角度出发,表达诗 
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表达含蓄,用语精警,讽刺之意 
见于其中。诗人不说玄宗荒淫好色,杨贵妃恃宠而骄。而是 
以“一骑红尘”“与妃子笑”作对比,含义深远。 “一骑红 
尘”隐含的是无数个驿卒的血汗和无数匹战马的死亡。  
晚唐诗坛   
      中唐时期虽是大乱之后,但士人却对王朝的“中兴”抱有希 
望,他们的精神面貌不失昂扬奋发,常常表现为积极进取, 
关注时弊民瘼的精神。但到了晚唐,面对政治上不可收拾的 
局面,他们则已深感无力回天,因而在心态上蒙上一层暗淡、 
伤感的色调。  
      晚唐的诗坛虽比不上盛唐的繁荣,中唐的热闹,却决非 
一片荒芜,不可救药的颓废,而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在 
晚唐,盛中唐的各种流派、风格、创作手法都有所继承。和 
中唐相比,晚唐政治形势更加恶化,人民生活更加贫困,所 
以现实主义诗歌在晚唐继续得到发展。李商隐、杜牧为晚唐 
诗人之翘楚。他们的诗歌,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 
露出浓厚的感伤气氛,但无论表现内容还是创作艺术都取得 
了杰出的成就。许浑、温庭筠、韦庄、司空图、韩偓、郑谷 
等诗人,在艺术方面也都各有所突破和创新。而皮日休、杜 
荀鹤、聂夷中等,继承了中唐元白新乐府的传统,在反映民 
生疾苦方面也自有其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2  
  
 高思网课之杜牧和李商隐  
    由于晚唐时局如西风落照,士人深感回天乏力,故淡泊情 
怀与艳情绮思的主题在晚唐诗坛便十分流行。而艳情绮思的 
题材,在词这一新起的艺术形式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到了五 
代时期,词迅速发展,为后来宋词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杜牧和李商隐都很推崇李白、杜甫,他们继承了李白、 
杜甫关注国家命运,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传统,在艺术上, 
二人非常重视学习杜甫沉郁顿挫的风格和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的诗律,然后通过各自的创作实践开创了属于自己的新风格。 
由于这些关系,加之两人恰好一姓李一姓杜,所以世人把他 
们称之为“小李杜”。  
       “小李杜”遭遇相近,他们均胸怀大志,以重振国威为 
己任;但由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使他们受到压抑,无法脱颖而 
出,实现不了自己的抱负。所不同的是,李商隐在理想破灭 
之后陷入了难以自拔的苦恼之中,万丈雄心归于幻灭,表现 
在诗作中,便形成了一种往复低回、一唱三叹,且词工意深、 
深情缅邈的艺术风格。杜牧在报国无门的状况下,虽也不免 
流露出伤忧,但执着于理想,并希望以用“知兵”来救国。 
因他对兵法的爱好和钻研,使他集诗人兼军事家于一身,同 
时,也影响到他的气质和个性,体现在诗中,遂形成了清新 
俊逸的独特风格。  
  杜 牧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