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docVIP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优化方案·高中同步测试卷·粤教语文必修1: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Word版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六) 第三单元 散文(1) B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漫议中国“鼎”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4 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后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后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1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米见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 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上的铭文极具史C.鼎最早是用黏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 000多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D.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鼎”作为象形字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后母戊”大方鼎。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赠开府仪同、大将军、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内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书、义兴公《周书》有传。父咤隋昌州长史。如晦少聪悟好谈文史。隋大业中以常调[注]预选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顾谓之曰:“公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愿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职为须少禄俸耳。”遂补滏阳尉寻弃官而归。太宗平京城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总管府长史。时府中多英俊被外迁者众太宗患之。记室房玄龄曰:“府僚去者虽多盖不足惜。杜如晦聪明识达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无所用之;必欲经营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惊曰:“尔不言几失此人矣!”遂奏为府属。后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尝参谋帷幄。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累迁陕东道大行台司勋郎中封建平县男食邑三百户。寻以本官兼文学馆学士。天策府建以为从事中郎画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为冠首其见重如此。隐太子深忌之谓齐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惮者唯杜如晦与房玄龄耳。”因谮之于高祖乃与玄龄同被斥逐。后又潜入画策及事捷与房玄龄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迁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贞观二年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号为称职。三年代长孙无忌为尚书右仆射仍知选事与房玄龄共掌朝政。至于其年冬遇疾表请解职许之禄赐特依旧。太宗深忧其疾频遣使存问名医上药相望于道。四年疾笃令皇太子就第临问上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及其未终见子拜官遂超迁其子左千牛构为尚舍奉御。寻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赠司空徙封莱国公谥曰成。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选自《旧唐书·杜如晦》有删改)【注】 常调:按常规迁选官吏。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令送御馔以祭焉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其后太宗忽梦/见如晦若平生/及晓以告玄龄/言之歔欷/令送御馔以祭焉太宗后因食瓜而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