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一 考前审题能力培养PPT35张
培训:排除干扰信息的一般步骤:第一步,从储备的知识中列出符合题中“部分”条件的所有可能;第二步,找到题目中“剩余”的限定条件——即“题眼”,寻找“题眼”时要仔细分析、深入推敲题中特殊的物质、特殊的现象、特殊的变化和特殊的过程,准确理解其真正含义;第三步,从列出的所有可能中,筛选出符合限定条件的信息。 有的学生常常把在审题中出现的错误归结为自己粗心大意,其实粗心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实质上还是因为审题能力不强。提高审题能力不能靠突击,也不能靠临考前的叮嘱,更不是一两次讲座就能解决的。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审题能力的过程中,学生要掌握审题的方法,强化审题意识,树立审题的信心;平时要严格训练,每做一道题,都要弄清题目的全部条件、现象和过程,准确界定研究的问题,进行严密的建模和推理。这样的训练一方面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构建合理的认知结构体系;另一方面也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效提升综合素养,从而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答案 Fe(OH)3 由于Fe3+水解,使体系中H+浓度增加,O3氧化I-的两个分步反应②和③的平衡向右移动,I-转化率提高 【附】:化学审题关注点 (1)“不正确”、“由小到大排列”、“由大到小排列”等; (2)“稀、浓、过量、少量、适量、足量、最多、至少”“所有、全部、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 (3)“短周期”“主族”“同周期”“同主族”等; (4)“等体积”“等质量”等; (5)单位:“mL”与“L”、“m3与cm3”、“mol·L-1·min-1”与“mol·L-1·s-1”等; (6)“已知”中的内容、“( )”中的内容、注解以及图、表中的“隐含信息等; (7)有关化学反应(尤其是平衡问题)问题的三”看“: ①看特征:物质状态、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等; ②看条件:是否恒温、恒压、恒容等; ③看各物理量的单位是否需要换算。 (8)溶液的酸、碱性和颜色等。 * 专题一 考前审题能力培养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和基础,审题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因此,在高三二轮复习时,要着力培养审题能力,既是考试大纲对考生能力的基础要求,也是教师进行高质量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下面着重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希望能为学生二轮高效率的备考以及考前增分提供一些参考。 1.题干及选项关键词的审读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题目中一些限制性语言,或是对题目中所涉及的化学变化的描述、对变化过程的界定等。因此,在读题时,不能只注意那些给出的具体数字或字母的已知条件,而对另外一些叙述性的语言,特别是其中一些“关键词语”视而不见。若抓不住“关键词语”,就意味着抓不住问题的实质,找不到解答问题的突破口,其结果必将是答非所问。为提高审题的准确性,审题时除仔细阅读题目外,一般应圈下有关的“关键词语”,这样,就可避免漏掉问题或“看错题目了”。 培训一 选择题审题能力考前培训 【示例1】 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 关键词: ①pH=1溶液呈酸性,②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排除A、C;③无色,排除B;选项D正确。 2.审题时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所谓“隐含条件”是指隐含在文字叙述中,需要认真分析才能挖掘出来的条件。现在高考命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并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所考查的知识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提炼加工能力。因此,审题时,必须把隐含条件分析挖掘出来,这常常是解题的要点。 A.35.5∶108 B.71∶108 C.8∶1 D.16∶207 隐含条件: 3.审题时要注意排除干扰条件 所谓“干扰条件”是指题中与解题无关,但对应试者的思维产生干扰作用的迷惑性条件。在审题过程中,只有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设问,迅速地摒弃这些干扰因素,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解题才能迅速而正确。 【示例3】 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 Fe2++2H2OFe(OH)2+2H+ 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 ) 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 C.变黄 D.无明显变化 4.审题时要注意有效数据的提取 所谓“有效数据”是指题干中出现的或隐含的对解决问题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数字或字母。命题者经常在一些题目中故意给出一些多余的数据信息,增强了迷惑性,干扰了学生的正常思维。因此,在审题过程中,要仔细分析,准确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关数据的干扰,去伪存真。 【示例4】 有五瓶溶液分别是:①10 mL 0.60 mol/L NaOH水溶液;②20 mL 0.50 mol/L H2SO4水溶液;③30 mL 0.40 mol/L HCl溶液;④40 mL 0.30 mol/L CH3COOH水溶液;⑤50 mL 0.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17 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的理论综合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6 有机化学基础-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练测)(原卷版).doc
- 专题15 物质的鉴别、分离、提纯类选择题解题方法和策略-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7 以物质的性质为线索的理论综合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解析版).doc
- 专题10 第一单元(206张).pptx
- 专题18 以离子性质为基础的无机推断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原卷版).doc
- 专题18 以离子性质为基础的无机推断题-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技能方法)(解析版).doc
- 专题17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练测)(解析版).doc
- 专题17 物质结构与性质-2018年高考化学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基础练测)(原卷版).doc
- 专题2-4-1 化学反应速率概念及计算(文本)-2018年高考150天化学备考全方案之解考题析考点(原卷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