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庸”精要说明讲解教材课程.ppt

“孟子”“中庸”精要说明讲解教材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孟子》讲义 武汉大学孔子与儒学研究中心 哲学学院 郭齐勇教授 ; 孟子; “乃所愿,则学孔子也。……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 孟子; 《孟子》; 第一节 性善论 ; 告子主张“生之谓性”。 在上古时代,“生”字与“性”字互训。 ; 第一节 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第一节 性善论;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chù,恐)惕(tì,惧)恻隐(哀痛)之心——非所以内(纳,结)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yāo,求)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孟子把良心称为本心,本心是性善的基础或根据。良心本心是上天赋予的,“此天之所与我者” ;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 第一节 性善论; “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 若照着人天生的特殊资质、情状去做,自可以为善,这就是我所谓人性善,而有人在事实上为不善,不能归罪于所禀赋的质性上 ;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故凡同类者,举相似也,何独至于人而疑之?圣人,与我同类者。; 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听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然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刍豢(huàn)之悦我口。 食草曰刍,牛羊是也。食谷曰豢,犬豕是也;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 “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是真实无妄,是天道的运行规律,又是一种道德体验的状态,是对本心良知的最终根源——“天”的一种虔诚、敬畏之情 ;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一节 性善论; 第二节 仁政学说 ; 第二节 仁政学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於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网,用作动词,陷害)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仁政学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仁政学说;“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仁政学说; 第二节 仁政学说;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持其志,无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志。” ;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第三节 人格修养论;“古之人未尝不欲仕也,又恶不由其道。不由其道而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