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福建省2017年中考数学总复习课件专题六 代数与几何综合 (共16张PPT)
* 第二轮 中考题型突破 专题六 代数与几何综合 【题型 1】以二次函数为母图,结合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知识 【例1】(2015·重庆市)如图,抛物线 y=-x2+2x+3 与 x 轴交于 A,B 两点(点 A 在点 B 的左侧),与 y 轴交于点 C,点 D和点 C 关于抛物线的对称轴对称,直线 AD 与 y 轴相交于点E. (1)求直线 AD 的解析式; (2)如图,直线 AD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 一点 F,过点 F 作 FG⊥AD 于点 G,作 FH 平行于 x 轴交直线 AD 于点 H,求 △FGH 的周长的最大值; (3)点 M 是抛物线的顶点,点 P 是 y 轴上一点,点 Q 是坐标平面内一点,以 A,M,P,Q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AM 为边的矩形,若点 T 和点 Q 关于 AM 所在直线对称,求点 T 的坐标. 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得出点 A 和点 D 的坐标,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 (2)过点F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 AD 于点N,得出∠FHG= ∠OAE=45°,从而证得 FG=GH= FH= FN,然后设点 F 的坐标,求出 FN 的长度,从而根据周长 =FN+2× 得出与 m 的函数关系式,将 函数化成顶点式,求出最大值; (3)本问分 AP 为对角线和 AQ 为对角线 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计算,若 AP 为对角线, 画出图形,求出点 P 的坐标,根据图形的 平移得出点 Q 的坐标,从而得出点 Q 关于直线 AM 的对称点 T 的坐标,若 AQ 为对角线,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得到点P 的坐标,根据平移得到点 Q 的坐标,然后求出点 Q 关于直线 AM 的对称点 T 的坐标. 解:(1) 当 y=0时,-x2+2x+3=0,解得x1=-1,x2=3. ∴点 A(-1,0),B(3,0). 当 x=0 时,y=3,∴C(0,3). 当 y=3 时,-x2+2x+3=3. 解得 x1=0,x2=2.∴D(2,3). 设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 y=kx+b, 得 解得 ∴直线 AD 的解析式为 y=x+1. (2) 过点 F 作 x 轴的垂线,交直线 AD 于点 N, 由直线AD:y=x+1与 y 轴交于点 E,易得 E(0,1). 在 Rt△AOE 中,OA=OE,∴∠OAE=45°. ∵FH∥x轴,∴∠FHG=45°. ∴在 Rt△FGH 中,FG=GH= FH. 又FN⊥x轴,∴FH⊥FN.∴在 Rt△FNH 中,FN=FH. 设 F(m,-m2+2m+3),则 N(m,m+1), FN=-m2+2m+3-(m+1)=-m2+m+2,则△FGH 的周长为 故△FGH 的最大周长为 (3)①若 AP 为对角线,如图 1. 易证△PMS∽△MAR, ∴ 解得MS= . ∴PO= ,P(0, ). QA 可看成是由 PM 平移得到的,由点 的平移可知 Q(-2, ). ∴点 Q 关于直线 AM 的对称点 T 的坐标 为(0,- ). ②若 AQ 为对角线, 如图 2. 同理可知 P(0,- ),Q(2, ),故点 Q 关于直线 AM的对称点为 T(0, ). 【题型 2】以三角形、四边形为母图,结合二次函数等函数 【例2】(2015·衡阳市)如图,四边形 OABC 是边长为4 的正方形,点 P 为 OA 边上任意一点(不与点 O,A 重合),连接 CP,过点 P 作 PM⊥CP 交 AB 于点 D,且 PM=CP,过点 M 作 MN∥OA,交 BO 于点 N,连接ND,BM,设 OP=t. (1)求点 M 的坐标(用含 t 的代数式表示). (2)试判断线段 MN 的长度 是否随点 P 的位置的变化而改 变?并说明理由. (3)当 t 为何值时,四边形 BNDM 的面积最小. 解:(1) 作 ME⊥x 轴于 E,如图①所示, 则∠MEP=90°,ME∥AB. ∴∠MPE+∠PME=90°. ∵四边形OABC 是正方形, ∴∠POC=90°,OA=OC=AB=BC=4, ∠BOA=45°. ∵PM⊥CP,∴∠CPM=90°. ∴∠MPE+∠CPO=90°.∴∠PME=∠CPO. 在△MPE 和△PCO 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一.doc
- 牛津译林版英语七下Unit 4 Welcome to the unit (共32张PPT).ppt
-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doc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初二)Unit 4 Reading 1 (共24张PPT).ppt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初二)Unit4 Grammar (共38张PPT).ppt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Unit4 Grammar (共35张PPT).ppt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初二)Unit 4 Welcome to the unit (共23张PPT).ppt
- 甘肃省2018届高三第一次高考诊断性考试数学(文)试题.doc
- 牛津译林版英语八下(初二)Unit 3 Reading 2 (共46张PPT).ppt
- 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培优 第二讲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答案).doc
最近下载
- 2025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docx
- 第二节+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学课件)物理鲁科版(五四学制)2024九年级上册.pptx VIP
- 电信研发工程师L1题库.xlsx VIP
- DBJD25-67-2019 甘肃省建筑与装饰工程预算定额地区基价 不含税 中册.docx VIP
- 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pptx
-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课件(2025年新修订版).pptx VIP
- 数据架构、应用架构、业务架构及技术架构4A架构设计方案.pptx VIP
- 组合式空调机组运行调试使用及维护.pdf VIP
- 工程类邀请招标文件参考模板.doc VIP
- 电力内外线课题六 配电线路设备.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