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五篇.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第五篇

第二章 一文两练第五篇 金陵怀古?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金陵怀古许 浑 玉树①歌残王气终,景阳②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③。注 ①玉树: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庭花》。②景阳:宫殿名。陈后主当年于此被擒,陈朝灭亡。③洛中:即洛阳,洛阳多山。原题训练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追述隋兵灭陈的史实,写南朝最后一个朝廷在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 庭花》的音曲中覆灭,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感情基调。B.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诗人伏案,想象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残宫 禾黍。当年盛极一时的南朝,已成为历史陈迹。C.前两联在叙述上采用倒装手法,首先追述对前朝历史的遥想,然后补写引起 这种感想的眼前景物,突出了陈朝灭亡的历史教训。D.颈联使用比喻手法,概括了世间的风云变幻,通过描写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 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E.这首诗精于锤炼字句,首联“残”和“空”从文化和军事两个方面反映陈朝 的腐败,形象生动;“合”字富有气势,表现力极强。√√12答案解析解析 B项“诗人伏案”分析不当,应为“登高而望”,且“金陵远近高低是松楸荒坟”不是“想象”之景,而是实景。D项“比喻手法”分析不当,这里是情景交融或比兴手法。122.这首诗的尾联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答案 (1)对金陵昔盛今衰、繁华已逝的变迁之叹,对英雄逝去、功业不再的慨叹。(2)尾联的“豪华尽”与首联的“王气终”遥相呼应,使中间的写景有了依托,卒章显志。12答案追加训练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歌首句中的“玉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指陈后主所制乐曲《玉树后 庭花》,历来被称为亡国之音。B.第二句写外敌合兵围攻景阳宫,而陈朝戍守将士不知去向,一个“空”字, 直接表现出陈朝的腐败状况。C.颔联描写了金陵的松楸荒冢、残宫禾黍的凄凉衰败景象,以哀景衬哀情,表 达了诗人对于南朝昔盛今衰的无限感慨。D.颈联运用象征手法,通过描写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的风云晴雨变化,表现了 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E.这首诗很讲究炼字,例如颈联中的“拂”字描写出石燕掠雨穿云的轻盈姿态, “吹”字表现了江豚兴风鼓浪的气势。√√12答案解析解析 A项“玉树”为借代手法。B项“空”字非“直接表现”。122.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答案 (1)由点到面,由陈朝灭亡扩展到六朝兴衰。(2)由虚到实,由六朝的世事多变写到当今的江山不改。(3)以景结情,历代的英雄、豪华都已成过去,能留下来的只有那苍茫的群山。12答案本课结束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