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测试)(解析版)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一、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基础巩固
1. 戊戌变法期间,有人作诗:“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式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反清革命
B. 易服、废止缠足
C. 全盘西化
D. 倡导婚姻自由
【答案】B
【解析】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反映,本题考查的则是重大政治事件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反映的历史现象是改革下的易服。“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反映的是19世纪末妇女不再缠足现象的出现。故选B。其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学.科.网...学.科.网...
2. “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 明朝
B. 清朝
C. 民国
D. 新中国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饮食文化在近代传入中国的情况。解答本题关键是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出现了由国人经营的第一家西菜馆——“一品香”。故“番菜”指西菜,“一品香”是馆名。“西洋风味”“刀叉”“香槟酒”都是西方饮食风俗,故B项正确;A项不可能;CD项要晚于B项。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饮食的改变
3. 1863年3月7日,《上海新报》上刊登了如下的启事,由此可见
A. 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 通商口岸的生活已发生某些变化
C. 上海居民的生活明显带有半殖民地的色彩
D. 近代中国照相业获得快速发展
【答案】B
【解析】这则启事反映了当时的上海已经出现了近代照相业,说明西方文明的传入已经影响了通商口岸的社会生活;材料没有显示照相业 “快速发展”;仅凭该广告也不足以说明照相留念已成为百姓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半殖民地是指形式上独立自主,而在经济和政冶方面,实际上都是依附于帝国主义,材料也没有体现半殖民地的色彩。所以答案选B。排除A、C和D。
4. 《炳烛里谈》载:“道光年间,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这一现象表明
A. 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
B. 外国各种商品充斥中国的市场
C. 近代中国的社会风俗已经欧化
D. 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重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衣有洋绉……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反映了晚清社会生活习俗变化出现西化的特征,结合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后西方文明渗入中国,西方商品的输入,对民众生活模式产生了冲击。因此选择A。B是现象,“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CD史实错误,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社会物质生活的变迁·原因
5. 1958—1962年间,上海家庭妇女参与工业生产景象盛行一时,短时间里,大量妇女走出家门,成为新生的劳动力大军。这反映了当时
A. 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
B. 妇女冲破家庭参与社会劳动实现了男女平等
C. 妇女获得了独立的经济地位
D. 劳动力资源无法满足工业生产需求
【答案】B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的服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流行列宁装,60年代初期流行“人民装”,“文化大革命”时期流行绿军装,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变化体现出
A. 外来文化对传统服饰的冲击
B. 人们生活观念的个性化
C. 政治制度决定服饰取向
D. 爱美实用是人们的天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没有反映外来文化和人们爱美的相关内容,故AD项错误;由材料可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服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的个性化,故B项正确;说法太过绝对,政治制度对人们的服饰取向有很大影响,但是并非直接决定;且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制度并未发生根本变化,也就不能说政治制度的变化决定服饰的取向,故C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生活观念的变化
7.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间接说明了
A. 服饰穿着具有强烈的政治气息
B. 中国革命力量主要分布在海外
C. 政治运动推动社会生活的变化
D. 中国革命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中“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收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可知D正确;A没有体现出来;B表述与史实不符,中国革命力量大多有海外留学经历;C[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述范围很广泛,而题干仅涉及服饰变化。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十四单元 第三十七课.docx
- 第十四单元 第三十八课.docx
- 第十四单元 第四十课.docx
- 第十二章综合检测题.ppt
- 第十四章 第3讲.docx
- 第十四章 第4讲.docx
- 第十四章 第5讲.docx
- 第十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课件(27张).pptx
- 第四、五章 检测试题.doc
- 第十章知识梳理.ppt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原卷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三单元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课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测试)(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第4课 戊戌政变(练习)(解析版).doc
-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6单元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同步练习)(解析版).doc
最近下载
- 电厂 电气维修培训课件.ppt VIP
- 电气设备操作与检修安全课件.ppt VIP
- 2025曲靖供电局及所属县级供电企业项目制用工招聘(5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雷克萨斯-Lexus RX-产品使用说明书-RX200t-AGL20L-AWTGZC2-RX200tOM_OM48E46C_01-1509-00.pdf VIP
- 基于Glauert法的风力机叶片设计设计说明书论文.docx VIP
- 企业法律知识培训讲座培训课件——房地产法律合规与风险管控(1).pptx VIP
- 2025南方电网保山供电局项目制用工招聘(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大学生五四青年课活动策划书范文 - 172校园活动网.doc VIP
- 烹调工艺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 新时达电梯控制系统AS380S随机图纸RH0000741;国标20;非18芯;V1.0.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