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毕业论文--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doc

医学毕业论文--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毕业论文--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摘要】 护士的严格无菌操作,良好的穿刺技术,选择合适的穿刺静脉,并正确及时地处理各种并发症,能有效减少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留置套管针;并发症;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以其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目前静脉留置套管针在临床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能减轻反复穿刺而造成的血管损伤和疼痛感,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能较长时间的维持静脉通路,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能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2]。然而临床上长期置管的患者常因护理不当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套管针留置期间做好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非常重要。 2008年2月—2009年8月本科对425例住院患者进行套管针静脉输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425例患者中男88例,女337例;年龄18~87岁,平均59岁。   1.2操作前准备(1) 选择静脉:选择合适的血管,远离关节和静脉瓣。如血管细且弯曲、进针的部位偏上或偏下或在活动的关节处,均可导致针尖不能完全进入血管或套管在血管内折叠。 (2)用物准备:本组病例均使用美国BD 公司生产的22G×0.75iu密闭式静脉留置套管针(直型)、美国3M TegadermTM透明敷料(型号1624W)。   1.3操作方法(1)穿刺:距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用0.5%碘伏棉签以穿刺点为中心环形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的直径gt;8cm,待消毒液完全干透后穿刺。穿刺时,手持套管针,针尖斜面向上,以15°~30°角直刺血管,见回血后针尖平行进入0.2~0.5cm,右手持住鳍状针座,左手将软套管全部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2)套管针固定:穿刺成功后,用3M无菌透明敷料无张力粘贴固定套管针,穿刺点位于无菌贴膜的中央,为了便于每日换输液器,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   2常见并发症的预防   处理使用静脉留置套管针常见并发症有皮下血肿(穿刺失败)、液体渗漏、导管堵塞、静脉炎及静脉血栓形成、穿刺部位感染。   2.1皮下血肿对血管选择不当、穿刺不熟练、技巧欠佳等,均可致套管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因此,护理人员在进行操作前,应认真选择弹性好、走向直、清晰的血管,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穿刺时动作应轻巧、稳、准。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以有效避免或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   2.2药液渗漏血管选择不当、进针角度过小、固定不牢、患者躁动不安、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原因均可导致液体渗漏。轻者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刺激症状,重者可引起组织坏死,特别是某些药物刺激性强,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护理人员应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基本功训练,必要时可适当约束肢体。出现药液外渗时应:(1)立即拔除套管针;(2)局部封闭;(3)局部物理疗法;(4)取土豆切成片状贴敷于皮肤红肿部位。   2.3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营养输液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用量及推注速度选择不当,患者的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因此,在静脉高营养输液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应用50U/ml稀释肝素液正压封管,用量5ml,严格掌握封管液的维持时间,一般生理盐水维持6~8h,稀释的肝素溶液维持12h。常规消毒肝素帽,将注射器针头刺入肝素帽内,脉冲式推注1.5ml后边退边注入,使针头在退出过程中导管内始终保持正压状态,以解决导管长期留置引起的堵塞现象。   2.4静脉炎静脉炎按原因不同分为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拔针后静脉炎及细菌性静脉炎, 其症状为穿刺部位血管红、肿、热、痛,或可触及静脉,触诊时静脉如绳索般硬、滚、滑、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其中化学性静脉炎最多见,与输入药物的pH 值和渗透压、血液稀释不充分、留置时间过长、刺激性药物输注后没有进行充分的冲管、穿刺时消毒剂未干透等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注意无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应选择粗直的大血管一次性穿刺成功,且输注前后均应用生理盐水冲管[3],同时要有计划地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5静脉血栓形成静脉血栓多见血流缓慢的静脉内。据报道,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比上肢静脉血栓多3倍。另外,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使用套管针进行静脉穿刺导致血管壁损伤,也是血栓形成的促发因素。为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穿刺时尽可能首选上肢粗静脉,并注意保护血管。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且留置时间不能过长。   2.6穿刺部位感染在进行静脉穿刺时,未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