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病原性真菌.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类-病原性真菌

病原性真菌 第一节 浅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包括表面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一、表面感染真菌 主要寄居于人体皮肤和毛干的最表层,在 我国主要是糠秕马拉色菌,为条件致病菌, 是一种嗜脂性酵母样菌。它侵犯皮肤角质 层引起一种慢性、无症状的浅部真菌病, 即汗斑,无明显炎症反应。主要是色素异 常性改变,由淡变深,而老斑疹色素由深 转浅,成为白斑。还可引起毛囊炎、脂溢 性皮炎等。 微生物检验 1.直接显微镜检查 可采用透明胶带粘贴取材法,将透明胶带直接贴于皮肤表面,数分钟后揭下,直接贴于载玻片上镜检或经棉蓝染色或革兰染色后镜检。可见孢子和菌丝。孢子为圆形或卵形,厚壁,芽颈较宽,常成簇分布;菌丝粗短,呈腊肠样。 2.分离培养与鉴定 将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的培养基,37℃孵育3d后,在培养基上开始生长,20d左右菌落约lOmm乳酪色酵母型菌落,表面光滑。取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观察真菌形态。 二、皮肤癣真菌 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称为皮肤癣菌,又称皮肤丝状菌。约有45种,一部分仅感染动物,对人致病的约有20余种。 无性阶段属于半知菌门,而有性型则属于子囊菌门。 分为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属和小孢子癣菌属等三个菌属。 (一)临床意义 皮肤癣菌易侵犯人体皮肤、指甲、毛发的 角蛋白组织并生长繁殖致病,是因为其能 产生角质溶解酶。皮肤癣菌是接触传染, 只要反复接触患者均有可能被感染。在同 一病人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毛癣菌属可 引起发癣、体癣、甲癣;而相同部位的病 可由不同皮肤癣菌引起,如甲癣(俗称灰指 甲)可由毛癣菌属和表皮癣菌属引起 。 1.毛癣菌属 有20种,其中有13种对人致病。常见的有红 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须毛癣菌、断发毛 癣菌和许兰毛癣菌等。毛癣菌感染的皮屑、 甲屑或病发10%KOH溶液消化后镜检,可见 有菌丝,病发内、外可见菌丝或孢子。在沙 氏培养基上可白、红、橙或棕色,表面呈绒 毛状、粉末状或蜡状菌落。镜下可见梳状、 球拍、螺旋或鹿角菌丝;葡萄状或梨状小分 生孢子,细长薄壁大分生孢子。 2. 表皮癣菌属 对人致病的只有絮状表皮癣菌, 感染的皮屑和甲屑经10%KOH液消化后镜检,可见分枝断裂的有隔菌丝,少见孢子。 在沙氏培养基上培养后,菌落初为白色鹅毛状,以后转变为黄色粉末状。镜下可见球拍状菌丝、卵圆形或巨大棒状薄壁大分生孢子,无小分生孢子,在陈旧培养物中可见厚膜孢子。 3.小孢子癣菌属 有15种,对人致病的有8种,常见的有铁锈色 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狗小孢子菌等。 小孢子菌感染的皮屑和毛发经10%KOH处理 后镜检,皮屑中有分枝断裂菌丝,在毛发中 呈现小孢子镶嵌的鞘包裹着发干。在沙氏培 养基中可见白色、棕黄色或黄褐色、粉末或 绒毛状菌落。镜下可见梳状、球拍状或结节 状菌丝,卵圆形小分生孢子、厚壁梭形(纺锤 形)大分生孢子。 (三)微生物检验 1.标本采集 采集新发生的皮肤损害边缘皮屑;指甲近尖端下面甲屑;拔取无光泽病发,黄癣采集黄癣痂。将标本盛于清洁纸袋,鳞屑要用黑纸包好。 2.直接显微镜检查 皮屑标本用10%KOH液制成湿片,指甲用25%KOH或25%NaOH含 5%甘油处理。镜检可见透明、有隔,常有分支的菌丝及成链的关节孢子,三个癣菌属难以鉴别。毛癣菌属感染病发有发外型和发内型孢子,而小孢子菌属只有发外型孢子。 3.分离培养与鉴定 皮屑、甲屑和病发标本,先用70%乙醇或在青、链霉素混合液内处理 5min,再用生理盐水洗3次,然后接种沙氏琼脂斜面,25℃培养,每周观察菌落形态及颜色,直至第四周。挑取菌落镜检菌丝和孢子,也可作棉兰染色后镜检或作小培养后镜检。必要时作其他鉴定如毛发穿孔试验、脲酶试验和特殊营养需要试验等来鉴定皮肤癣菌。 毛发穿孔试验 是将头发发剪成lcm长,置于已加入25ml 蒸馏水和2─3滴10%酵母浸膏液的平皿内, 高压灭菌。将待检皮肤真菌接种于平皿内, 置25℃孵育四周,每周检查一次,每次取 数根毛发置载玻片上,经乳酚棉蓝染色后, 置低倍镜下观察。若毛发有裂口或陷凹者 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4.药物敏感试验 皮肤癣菌对灰黄霉素、伊曲康唑等 药物敏感。 三、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主要有着色真菌和孢子丝菌。一般经外伤 感染后,在局部皮下组织繁殖,并缓慢向 周围组织扩散,还可经淋巴、血液向全身 扩散。 (一)着色真菌 是自然界的腐生菌,经破损皮肤而感染, 引起病损皮肤变黑,引起着色真菌病。主 要真菌有卡氏枝孢霉、裴氏着色真菌、紧 密着色真菌和疣状瓶霉。 1.临床意义 常在患者外伤后感染,多发生四肢暴露部 位,开始为小丘疹,表面干燥或湿润,有 鳞屑或鳞痂,逐渐形成斑块结节,呈疣状 增殖。皮损反复发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