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肺系疾病的针灸治疗
肺系疾病的针灸治疗 徐振华 概述 肺的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开窍于鼻,在志为悲,在液为涕。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互为表里。 肺在五行属金,在阴阳中属阳中之阴,在人体气和津液的代谢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脏。 概述 当外邪侵袭肺卫会引起感冒;外邪侵袭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肺的宣肃功能失调引起咳嗽、哮喘。 一、感 冒 概述 感冒是外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 概述 外邪有偏寒、偏热的差异,偏寒者则致寒邪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偏热者则热邪灼肺,腠理疏泄失调,肺气失清肃。 病情上也有轻重之分,轻者一般称为“伤风”,重者在一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的病因病机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正气之强弱”与“感邪之轻重”在本病发病的关键。 病因: 以风邪为主(挟六淫) 与时行疫毒。 病机: 卫表不和、肺失宣肃。 病位:主要在肺卫。 病性:邪实或正虚。 感冒的辩证 主证: 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脉浮 风寒感冒: 兼见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无汗,鼻痒喷嚏,鼻塞声重,咳嗽流涕,痰液清稀,头痛,肢体酸楚,苔薄白,脉浮紧。 感冒的辩证 风热感冒: 微恶风寒,发热重,有汗,鼻塞涕浊,咳嗽,痰稠或黄,咽喉肿痛,口渴,头痛昏胀,苔薄黄,脉浮数。 夹湿:头痛如裹,胸闷纳呆。 夹暑:汗出不解,心烦口渴。 感冒的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祛风解表 取手太阴经、手阳明经及督脉穴为主 主穴:列缺、合谷、大椎、太阳、风池 配穴: 风寒感冒:风门、肺俞; 风热感冒:曲池、尺泽、鱼际;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 风寒感冒,大椎行灸法; 风热感冒,大椎行刺络拔罐。 配穴中足三里用补法或平补平泻,少商、委中用刺络放血,余穴均用泻法。 感冒的治疗 方义: 列缺为肺经络穴,宣通肺气;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以祛邪解表,同时为原络配穴法; 督脉为阳脉之海,主一身阳气,温灸大椎可温散寒邪,刺络出血可清泻热邪; 风池为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为病苦寒热”故取之可疏散风邪以解表,与太阳穴相配又可清利头目。 感冒的治疗 2.其他治疗方法 耳针 选穴:肺、内鼻、下屏尖、额 配穴:咽痛配咽喉、扁桃体穴 操作:用中、强度刺激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拔罐 适应症:风寒感冒 选穴: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操作:拔罐15分钟,或用闪罐法 感冒的治疗 刺络拔罐 适应症:风热感冒 选穴:大椎、身柱、大杼、肺俞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拔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孔。 感冒的治疗 感冒的治疗 腹针 按语 辨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普通感冒呈散发性发病,肺卫症状明显,但病情较轻,全身症状不重,少有传变;时行感冒呈流行性发病,传染性强,肺系症状较轻而全身症状显著,症状较重,且可以发生传变,入里化热,合并它病。 按语 与温病,尤其是与风温早期鉴别。 温病每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风温初起,更与风热感冒相似。 感冒发热多不高,或不发热,以解表宣肺之药即可汗出热退身凉,多不传变。 温病则高热、壮热,多有传变,由卫而气,入营入血,甚者神昏、谵妄、惊厥等。各种温病均有明显的季节性,而感冒则四时可发。 按语 针灸治疗感冒有较好的疗效,在治疗同时嘱患者多饮热水,多休息,同时在感冒流行季节或体虚时针灸足三里、风门穴有一定预防感冒的作用。 二、咳 嗽 概述 定义: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为咳,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病名释义:有声无痰为咳;无声有痰为嗽 范围:上感、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表现为咳嗽为主症者,可参考本病进行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外感 风寒暑湿燥火 外邪袭肺 肝火、痰湿—内邪干肺 内伤 肺失清肃 咳嗽 气虚、阴虚—肺脏虚弱 1、外邪以风寒多见。 2、内伤咳嗽虚实并见 肝火——阴虚 气虚——痰湿 3、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因果相关 外感不愈——内伤咳嗽 内伤咳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