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常见血管疾病中的应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超声在常见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超声在常见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邵逸夫医院 吕江红 血管超声检查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开始了B超-临床广泛应用的二维灰阶超声的前身 1959年Satomura等应用多普勒效应来获得流速方面的信息 1969年,Hartley等应用尸检颈动脉标本,选取5Mhz超声波研究动脉粥样硬化 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经皮连续多普勒系统在华盛顿大学研制成功 1983年11月Aloka公司首次推出全世界第一台适用于临床检查的彩色 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1990年以后,彩超的性能有了新的突破:组织谐波成像技术、 血管内膜跟踪技术、宽景成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等 血管壁结构(动静脉) 管壁结构:内膜 中膜 外膜 管径大小: 大动静脉 中动静脉 :除大动静脉外,有解剖学名称的 小动静脉 微动静脉 中动脉血管壁结构 立体模式图 组织切片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 目的 颈动脉、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可对颈部血管病变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颅外脑循环异常作客观评估。 1、评估颈部血管正常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信息,血管走行是否正常,管腔有无扩张、狭窄、扭曲和受压。 2、评估各种原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导致血管结构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如有无内-中膜增厚或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评估及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3、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后支架的位置、扩张程度、残余狭窄及治疗后相关解剖结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信息。 4、超声引导下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及术后动脉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随访评估。 5、评价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 6、评价颈部血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 5、对实施颈部动脉、脑血管病变手术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6、对不能接受脑血管造影(DSA)的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 7、对颈部搏动性肿块、怀疑或确定颈部血管疾病,如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评价及随访。 禁忌证和局限性 颈动脉超声检查通常无禁忌证。但出现以下情况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1、? 重症脑血管病 2、不合作患者及不能耐受检查者。 3、? 颈部术后伤口敷料等影响超声检测。 检查前准备 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检查前应询问病史,如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脑缺血及颈动脉疾病的相关临床症状、颈动脉支架或内膜剥脱术病史以及既往相关的影像学检查资料。 仪器设备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常规采用5~10MHz线阵探头。部分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高、血管位置较深、体型肥胖或颈部短粗,必要时可用2~5MHz凸阵探头或5~8MHz小凸阵探头或2~3.5MHz扇形(相控阵)探头。 术中超声采用5~10MHz或更高频率的线阵探头。 纵切面分别在颈内、外动脉水平上下方1~1.5cm范围内测量颈总动脉远段(分叉下方)颈总动脉球部(分叉部)、颈内动脉近段(分叉上方)直径、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动脉硬化斑块。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观察上述动脉的血流充盈状态。 采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总动脉 (近段、远段)、颈总动脉球部、颈 内动脉(近段、远段)、颈外动脉的 峰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并计算颈内 动脉与颈总动脉(或狭窄远端颈内动脉) 流速比值,分析血流频谱特征并鉴别 颈内外动脉 正常颈动脉 颈总、颈内、颈外的血流阻力 颈外颈总颈内 正常颈动脉阻力指数为0.5-0.75 正常颈总动脉 正常颈内动脉 正常颈外动脉 颈内、外动脉的鉴别?? 短暂叩击通车颞浅动脉后颈外动脉流速曲 线呈现“锯齿”状波 颈动脉狭窄诊断标准 (1)IMT及斑块的界定?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1.0mm为内膜增厚,局限性内-中膜厚度≥1.5mm定义为斑块。 (2)斑块的评价 斑块的评价 1)根据斑块声学特征: ------均质回声斑块:分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 ------不均质回声斑块:斑块内部包含强、中、低回声。 2)根据斑块形态学特征: ------规则型:如扁平斑块,基底较宽,表面纤维帽光滑,回声均匀,形态规则。 ------不规则型:如溃疡斑块,表面不光滑,局部组织缺损,形成 “火山口”样缺损。 3)根据斑块超声造影后增强特点: ------易损斑块:斑块由周边向内部呈密度较高的点状及短线状增强。 ------稳定斑块:斑块无增强或周边及内部呈稀疏点状增强。 管腔狭窄率评价 测量残留腔大小及计算面积狭窄百分比 形态学指标 (1)面积狭窄(%)=[(A-a)/A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