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压类(GRD)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

承压类(GRD)特种设备无损检测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课件PPT医学培训课件教育资源教材讲义

其他分类 按几何形状 圆筒形容器、球形容器、矩形容器、锥形容器 串接球形容器、椭圆形容器、组合式容器等。 按安装方式 立式容器、卧式容器等。 按壁厚 薄壁容器、厚壁容 其他分类 按操作温度  ⒈低温容器(t≤-20℃)  ⒉常温容器(t>-20~150℃)  ⒊中温容器(t≥150~450℃)  ⒋高温容器(t≥450℃) 理论问题 焊缝系数:考虑焊缝对容器强度的削弱, 用整个增加壁厚的方式补足。 焊缝(焊接接头)系数选取:依焊接接头型 式及无损检测长度(比例)确定。相当于 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可采用多种方法 实现,最终由无损检测判断; 一般均指纵缝,环缝焊接接头系数仅在特定条件(如高塔风载)下采用; 容规对无垫板单面焊环向接头焊缝系数的 规定,应理解为对无垫板单面焊使用的限制。 我国压力容器法规和标准 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基础标准(GB150《钢制压力容器》等)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以安全为基点对压力容器七个环节提出最基本要求,权威性高于其他任何标准、规章、规定。(企标、行标、国标应等于或严于《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系列标准 压力容器结构——零部件 组成:壳体、连接件、密封元件、接管和开孔及其补强结构、支座等。 壳体 ⒈圆筒形壳体 ⑴筒体 ⑵封头 ①球形封头 ②碟形封头 ③椭圆形封头 ④球冠形封头 压力容器结构——零部件 ⑤锥形封头 ⑥平盖 ⒉球形壳体 连接件 密封元件 压力容器结构——零部件 接管和开孔及其补强结构 接管 开孔 开孔补强结构 支座 焊接接头分类一般原则 GB150《钢制压力容器》 A类焊接接头:圆筒部分(包括接管)和锥壳部分的纵向接头(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除外)、球形封头与圆筒连接的环向接头,各类凸形封头和平封头中所有拼焊接头以及嵌入式接管或凸缘与壳体对接的接头; B类焊接接头:圆筒部分的环向接头、锥形封头小端与接管连接的接头、长颈法兰与接管连接的接头,但已规定为A、C、D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C类焊接接头:平盖、管板与圆筒连接的接头,法兰与壳体、接管连接的接头,内封头与圆筒的搭接接头以及多层包扎容器层板层纵向接头; D类焊接接头:接管(包括人孔圆筒)、凸缘、补强圈等与壳体连接的接头,但已规定为A、B类的焊接接头除外。 焊接接头设计的一般原则及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 焊接接头设计的一般原则 ⒈不宜采用十字焊缝(相邻两筒节的纵缝中心线应错开筒壳厚度3倍,且≮100㎜) ⒉B类焊接接头以及圆筒与球形封头相连A类焊接接头,两侧钢板厚度不等时,对厚板需做削薄处理 ⒊尽量采用全焊透结构。低温及承受交变载荷的压力容器必须采用全焊透结构。 ⒋ 不锈钢与碳钢焊接时采用过渡件。 压力容器制造的无损检测 验收标准:《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钢制压力容器》 方法标准:无损检测工艺及检测结果评级遵照NB/T47013(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压力容器用钢板无损检测要求 逐张进行超声检测 ⒈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⒉在湿H2S腐蚀环境中使用的,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⒊设计压力≥10MPa的,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⒋厚度≥30mm的20R、16MnR,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⒌厚度≥25mm的15MnVR、 15MnVNR、 18MnMoNbR、 13MnNiMoNbR、Cr- Mo,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⒍厚度≥20mm的16MnDR、 15MnNiDR、09Mn2VDR、 09MnNiDR ,质量等级不低于Ⅲ级; ⒎多层包扎压力容器的内筒,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⒏调质状态供货,质量等级不低于Ⅱ级。 压力容器锻件及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 锻件:对于Ⅲ或Ⅳ级锻件应进行无损检测(渗透、磁粉、超声波), Ⅲ级锻件按炉批次进行无损检测,Ⅳ级锻件逐件进行无损检测。 焊接接头: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的检测,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有再热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热处理后再增加一次无损检测。 ⒈壁厚≤38mm时,对接接头应采用射线检测;无法射线检测允许采用可记录的超声检测。对无法无损检测的无垫板单面焊对接接头允许不检测,但需气保焊打底。 ⒉壁厚>38mm(或20<壁厚≤38mm且σb > 540MPa)时,采用每条焊缝附加射线加局部超声或超声附加局部射线;无法射

文档评论(0)

youngyu03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