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选】高效复习全册古文翻译
P143乞猫
原文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选自《郁离子·捕鼠》)
译文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讨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又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没了,鸡也没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不是你所懂的事了。我的祸害是老鼠,不在乎有没有鸡。有老鼠,就会偷吃我的粮食,毁坏我的衣服,穿破我的墙壁,啃坏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不是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距离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中心解读
本文是一则寓哲理于叙事的寓言故事。主要讲人们在生活中为达到某一目的,常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关键是要权衡得失利弊。赵人为了消除鼠患而引进了猫,可惜这猫除了有善捕鼠的优点之外,还有善于捕鸡的特点,结果是“鼠尽而鸡亦尽”。不过,这个赵人比他的儿子会算账,宁愿“弗食鸡”,也没按他儿子的意思,把猫赶走而受饥寒。
文章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有鼠”与“无鸡”这两种结果摆得清清楚楚,并在最后用了一个反问句收尾,对比鲜明,产生了很强的说服力。
揭示道理
处理事物要抓主要矛盾,用物要看它的主要特长,切不可求全责备,因噎废食。P143泷冈阡表
原文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我不幸,四岁时父亲去世了,母亲立志守节,家境贫困,她靠自己的力量操持生活,还要抚养我、教育我,使我长大成人。母亲告诉我说:“你父亲为官清廉,乐于助人,又爱结交朋友,他的薪俸微薄,常常所剩无几,说:‘不要让钱财使我受累!’他去世后,没有留下可赖以生存的家产。我靠什么守节呢?我对你父亲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你身 碑亭正中竖立着《泷冈阡表》碑石。碑石为山东青州青石,高212厘米,宽96厘米,厚24厘米,通体为墨绿色。据永丰县博物馆馆长、欧阳修的第35世孙欧阳勇介绍,《泷冈阡表》碑是欧公任青州太守时护送母亲郑氏灵柩归葬故里凤凰山泷冈时所立的墓碑,至今有近千年。碑石正面刻《泷冈阡表》,背面刻《欧阳氏世系表》。“泷冈阡表”4个大字横刻碑额,每字见方16厘米,正文竖27行,共1116字,每字见方2厘米,该碑石上下漆黑,除了《欧阳氏世系表》下部有50余字剥蚀不能辨认外,其余字迹清晰。整个碑石保存完好,均为正楷、阴文、直书,字体端庄稳重,雄健有力,不事修饰,全面地反映了欧公的书法艺术风格,也饱含欧公的刚正情性与仁孝品格,只因欧公的文章名冠天下,其书法艺术为文名所盖。碑文《泷冈阡表》为欧阳修亲自撰文手书,为其叙述家世、缅怀父母恩德之作,是一篇教育后学晚辈宽简治政、严谨治学、仁爱处世的优秀典范作品,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同成为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之一,被称为千古至文。
题名: 泷冈阡表 (Shuāng gāng qiān biǎo)
作者: 欧阳修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朝代: 宋代
作品体裁:记叙文P144原文
韩魏公在大名日,有人送玉盏二只云:“耕者入坏冢而得,表里无纤瑕可指,意绝宝也。”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其上。一日,召漕使,且将用之酌酒劝客。俄为一吏误触倒,玉盏俱碎。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时数焉。”俄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公帅定武时,夜作书,令一侍兵持烛于旁。侍兵他顾,烛燃公须。公遽以袖摩之,而作书如故。少顷回视,则已易其人矣。公恐主吏变鞭之,亟呼视之,曰:“勿易,渠已解持烛矣。”军中叹服。
译文:韩魏公在大名府任上时,有人送他两只玉杯,说:“这是耕地的人到坍塌的古墓中得来的,里外都没有丝毫的斑痕,可算传世之宝了。”韩魏公拿很多钱酬谢了献宝人,他格外欣赏珍惜(玉杯)。每次设宴招待客人,都要专门摆放一张桌子,把精美的绸缎铺上去,然后放上玉杯。有一天,韩魏公招待漕使,正要用玉杯来斟酒劝客,忽然被一个差役失手碰倒掉在地上,两只杯子都跌碎了。在座的客人们愣住了,而那差役吓得跪在地上等待处罚。韩魏公神色不变,对客人们说:“世间一切东西的存亡兴废,都有一定的命数时限在那里。”又掉脸对那差役说:“你是失手了,又不是故意的,有
文档评论(0)